新闻中心 > 评论 > 评论新青年 > 正文

公布“高考掉包案”调查结果是对质疑最有力的回击

2018年08月13日11:12  来源:映象网

5034

  近日,网上出现“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1日,河南省纪委监察委通报调查结果:4名考生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8月12日 新华网)

  备受公众关注的河南“高考掉包案”有了官方答案,8月11日晚,河南省纪委监察委网站通报了“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问题的调查结果,通报称“4名考生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经调查核实,没有发现河南省招办干部朱某某、于某存在举报反映的滥用职权、组织高考作弊等违规违法问题。”……正如众多网民猜测的那样,所谓的“高考答题卡掉包案”根本子虚乌有。

  回顾此次事件始末,从家长质疑孩子答题卡调包向纪检监察部门实名举报,此事便引起了社会轩然大波,有的力挺家长实名举报,认为有关负责人存在滥用职权、组织高考作弊等违规违法问题;有的要求有关部门公开这四名考生试卷,认为这是回应公众质疑的最好方式;还有好事者专门搜集四名考生的相关资料,包括平时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等,力图为自己坚信的高考黑幕说找到论据支撑。可以看到,各种质疑和猜测在不断发酵,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应对网络舆情舆论,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已成为摆在河南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透过新闻报道我们看到,河南有关部门的做法是正确的、及时的,从该省教育厅新闻办发布《关于网上反应个别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情况说明》,到省纪检监察部门介入依法依规调查并发布调查结果,迷雾被一层层揭开,疑问被一个个解答,各种流言蜚语也不攻自破。事实证明,高考的公平性和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也是经得起检验的。河南有关部门应对舆情迅速行动、理智发声,有担当有态度,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对于这四名考生的家长来说,毕竟高考与自家孩子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在孩子现实分数与预期估分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再加上孩子对考卷被掉包言之凿凿,家长向有关部门提出查看考卷印证考分,这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如果真的能查出来问题,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补救办法,对有关部门来说也算是对高考试卷舞弊的一次重大举报。基于此,四名考生的家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向该省纪检监察部门举报,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答题卡手写考生号和条形码上的考生号不一致、同一考生名下的四份试卷准考证号均不相同、作文题目和内容非考生所写……这些情况是否属实”,如果孩子说的是真,家长倒也可以通过合法手段为扭转孩子命运大胆一搏,但如果是孩子在撒谎,这事到最后就非常尴尬了。可惜的是,家长们还是相信了孩子们的一面之词,以此质疑高考的权威性、公平性,实为草率之举。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河南省纪委监察委网站公布调查结果,这起高考掉包案算是尘埃落定了,但其中也牵涉到了方方面面多少人力物力、多少时间精力,从调阅考生参加高考时的监控视频,到查阅比对考生的试卷原件、答题卡原件和扫描件,从对有关举报人、被举报人、考务人员和当事人进行谈话、询问,再到委托权威专业司法鉴定机构对考生笔迹进行检验鉴定,每一个环节都包含大量而繁琐的工作。当然,对于涉事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应当给予惩戒,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曾经签下的那份高考诚信承诺书,捏造试卷被调包假象引导家长公开怀疑国家高考公信度,这种行为本身就违背了诚信公约,理应记录学生诚信档案。对广大网友而言,这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需要慢下来等一等真相,切莫因一时冲动主观臆断而肆意散布流言蜚语,这样做对自身来说也是一种保护。(王学明)


文章关键词:高考掉包案 调查结果 质疑 责编:魏俊浩、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