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文/唐立辛)
“这是巴西悲惨的一天。”
9月3日,巴西总统特梅尔在社交媒体上哀痛地说道:“国家博物馆藏品被烧毁对巴西来说是无法估量的损失,200年的研究和知识就这样失去了。帝国时代王室居住的建筑遭受损失,国家历史遭受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巴西总统推特截图
当地时间2日晚间7时30分左右,位于里约热内卢的巴西国家博物馆起火,5小时之后,火势才得到控制。
与其说是控制火势,倒不如说是任其延烧。等到火自然熄灭,馆内藏品已十不存一。
万幸的是,当时博物馆已经关闭,所以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场大火虽然烧在巴西,但承受损失的却是全人类。毕竟馆藏的历史文物和珍稀标本都不可复制,人类文明的记忆,也因这块拼图的缺失而不完整。
烧毁后的巴西国家博物馆
面对着博物馆的熊熊大火,巴西人或扼腕叹息,或痛心疾首。
而同样倍觉心疼、百感交集的,还有地球另一端的无数国人。
巴西的这场大火,让整个人类历史都缺了一块
卢西亚是一名女性,生于12000年前,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25年。
1970年,卢西亚的化石在巴西西南部被发现,这是巴西出土的最古老人类化石,随后该化石被巴西国家博物馆收藏。
卢西亚生前应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重见天日,她更不会想到,自己将以何种方式彻底消失。
烧毁前的巴西国家博物馆
“卢西亚死于这场大火。”巴西国家历史暨艺术遗产研究所所长博热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哀怨地说道。
9月2日晚上,卢西亚和无数文物及动植物标本一起在火海中化为灰烬。
“如果这个头骨没能抢救回来,整个人类历史都缺了一块。”有网友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巴西国博大火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共鸣。
而如果不是这场大火,很多人可能不会注意到,原来巴西国家博物馆的馆藏品数量竟达2000万件之多。
更令人扼腕的是,得益于巴西这一世界生物最多样的热带地区,巴西国家博物馆存有大量动植物标本,据统计其中仅昆虫标本就有近500万个。如今,大量不可复制、几乎无法再被采集到的标本,就此湮灭。从这个角度而言,全球生物学研究都将因此遭受无法估量的损失。
大火之后,一位巴西植物学研究人员的哀叹读来尤为令人痛心:no types,no specimens,no history:everything burned down to ashes……(模式没了,标本没了,历史也没了:所有都化成了灰……)
“当整个国家都在挣扎的时候,博物馆也无法幸免”
尽管火灾起因尚未查明,但在无数巴西人看来,火灾发生的根源却早已埋下。
英国《卫报》观察到,9月4日博物馆废墟前聚集起大量前来抗议的民众,他们指责政府没有拨出足够的经费维护好消防设施,让巴西的无价之宝付之一炬。
抗议者聚集在博物馆大门口
一名19岁的历史系学生也参与了抗议活动,她对《纽约时报》表示,博物馆的灰烬只是里约这座城市的缩影,现在这座城市的医院里没有医生,学校里的教师也发不出工资,“……这一切本可以避免”。
人们似乎有足够的理由感到愤怒——
里约消防队的队长罗伯托对《卫报》表示,消防队赶到现场后,才发现没有足够的水,因为距离最近的两个消防栓是坏的,他们不得不用卡车从附近的湖泊中取水来灭火。
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现场
当消防员都无能为力的时候,焦急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研究者选择冲上去,尽可能做些抢救。
数千具软体动物的标本被从火海中抢救出来——但这只是馆藏品中“相当微小”的一部分。
博物馆副馆长杜阿尔特非常沮丧和愤怒,他指责巴西政府多年来都对博物馆“不管不顾”。
据《纽约时报》报道,多年以来,由于缺乏经费,巴西国家博物馆已经年久失修,甚至连请清洁工的费用都付不起,需要在博物馆工作的教授们“众筹”来支付。在消防设施方面,除了寥寥无几的灭火器和烟雾探测器外,博物馆并没有装备自动灭火系统。
而当火灾发生时,烟雾探测器也没有检测到火情。
触目惊心的真相背后,折射出巴西整个国家的困境——《纽约时报》称,由于当前巴国内政治不稳定,经济也遭遇衰退,各项公共支出无法按时发放,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大量关闭。
“当整个国家都在挣扎的时候,博物馆也无法幸免。”报道说。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事实上,今年6月,博物馆已经与巴西开发银行达成协议,争取到了530万美元的翻新资金,其中就包括安装现代防火设备的预算,但要等到10月大选之后才能到位。
如果资金能早些到位,如果消防设施没有坏掉,如果……
一切正如一位中国网友的感叹:“这场大火,无疑是巴西如今国运的最残酷也最真实的写照,当一个国家陷入贫弱,它便无法保护一座博物馆,无法保护自己的国民……”
中国网友心疼背后,是民族的苦难记忆
“这件事除了巴西,最心疼的会不会就是中国?”
大火之后,大量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发问,并表示自己“莫名地感同身受,难过得不行。”
这种感觉从何而来?有人给出了答案——这场大火,勾起了无数国人对当年“火烧圆明园”遭遇的记忆和共鸣。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法国作家雨果笔下的这个场景,想必每个人都记忆犹新。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万园之园”化为灰烬,从此成为中国屈辱历史上最为触目惊心的一道疮疤。
事实上,面对一些国家出于贫弱而无法有效保护本国文物,这已经不是中国网友们第一次展现出“同理心”。
前不久,一批从战火中抢救出来的阿富汗文物在中国展览结束后,突遭下一站展览取消,不得不面临重新回到国内的命运,鉴于阿富汗国内局势的不稳定,听闻此消息的中国网友则纷纷发出呼吁:“多展一阵,等局势好了再还回去。”
于是,才有了后来中国多家文博机构集体接力守护阿富汗文物的动人故事。
来中国展出的阿富汗文物
从千方百计阻隔文物流入阿富汗战火,到为千万里之外的巴西国博文物痛惜——这是我们对人类文明的敬畏,更是对身后那段沉痛历史的回答。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火之后巴西有关方面已经发出号召,呼吁曾拍摄过馆藏或展厅照片、视频的观众,将资料发送至thg.museo@gmail.com。
感召之下,中国网友们也正在纷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