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期,《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连续报道了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现象及调查分析,引发强烈反响。
当前,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中国儿童的数字化成长及网络素养状况研究报告(2016-2017年)》显示,在网络接触上,平均有超过28.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已达到31.6%。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使用时间逐渐增加,到了14岁,已有60.8%的少年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
当网络影响到生活方式,甚至成为“必需品”的时候,网瘾这种成瘾方式愈演愈烈。有的孩子玩手机连吃饭、睡觉都给忘了,有的孩子把玩手机成了“学习的唯一动力”,成绩却直线下降,有的家长无奈地戏称“要想毁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沉迷网络,不仅让孩子们的家庭观念薄弱,而且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受损,亲子冲突加剧,有的还因此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发生自残、自杀、违法犯罪行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破解青少年沉迷手机世界“迷局”,考验着广大家长和社会各方的智慧。首先,家长要补好“示范课”。一些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分析整理部分案例发现,青少年过分沉迷网络的主要责任在家长身上。因此,作为孩子第一监护人的父母,应当限制孩子使用手机、正确教育孩子适当使用手机、启发青少年学习欲望,让手机成为工具而不是沉溺其中。其次,网企要补好“责任课”。正如不少家长所言,家庭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孩子沉迷网络的“锅”也不能让家长们来背。时下,有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孩子的钱,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有的甚者在游戏中添加淫秽、赌博的成分,让一些青少年“根本停不下来”。对此,相关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依法治理。特别是网络企业也要担起责任,通过加强用户身份核实、推出防沉迷系统等措施,强化远程管控。
同时,家庭和学校要补好“引导课”。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网络“双刃剑”的危害性,提升网络应用、网络教学的“可控性”,共同补上“网络安全这一课”,正确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自主辨别网上不良信息的能力。
此外,全社会要补好“参与课”。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8亿人,其中21.8%的上网者年龄在20岁以下,不足10岁的网民约有2900万。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事关国家的未来,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个人都不应该做旁观者,人人都是提醒者、行动者。只有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
在上海市举办的一场网络安全嘉年华活动上,工作人员现场模拟了可怕的一幕:市民拿着二维码准备进行电子支付,攻击者从3米以外通过镜头缩放,成功识别出这个二维码。随即,技术人员利用专用的工具,25秒就破解了一个包括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的密码。
6月16日上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旅游行业“六稳”“六保”和“十四五”规划等相关工作。
疫情防控以来,毕业生就业始终是国家及高校关注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达到874万,就业任务非常重。而突然爆发的疫情,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省药监局和台州市市场监管局两级联动、主动作为,提前介入,全力助力全市医药企业研发生产治疗新冠肺炎药物,仅用10天完成全部注册审批流程。
近日,浙江温州警方破获了一起非法控制家用摄像头案,在全国20多个省份抓获了犯罪嫌疑人32名。
2019年11月17日,梳着干练短发、带着金边眼镜的王小云,走进“未来科学大奖周”的报告厅,用一口淳朴的山东口音,开始讲述她与密码的往事。
今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生活提出了六方面举措,对游戏账号实名注册、使用游戏时段时长、游戏消费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撞衫”的尴尬不仅生活中有,在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时尚领域,也常“遭遇”这种现象。我国有上百万名服装设计师,一年生产服装超过450亿件,优秀设计作品“遭遇”抄袭,山寨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让创新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也影响了时尚话语权的建设。原创设计岂能“撞衫”,如何破解“山寨”时尚的尴尬?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据中国之声报道,如今,“刷脸”、“指纹”等解锁和支付方式,很多朋友都已经不陌生了。的确方便,但也暗藏隐患。前段时间,就有个话题冲上热搜,说是“拍照比剪刀手可能会泄露指纹信息”。即便随后证实,用照片复制指纹的难度较大,很多人还是对这些新方式有担心。
最近,嘉兴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402班科学小队称:他们在一次课外科学实验中发现,只要用一张打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脸、骗过小区里的丰巢智能柜,取出了父母们的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