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从“吃山靠开矿”到“吃山靠旅游” 栾川绿色转型释放生态红利

2018年10月12日09:2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5034

         □河南日报记者田宜龙本报通讯员李艳王雪娜

  “国庆节那几天,俺忙得脚朝天。这里环境好、空气好、交通便利,逢上周末假期就客满。”10月10日,在栾川县狮子庙镇王府沟村的一家农家乐宾馆,刚刚忙完“十一”长假、收获满满的村民楚建峰,心里乐开了花。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咱这绿水青山可真金贵。”楚建峰说,过去他常年外出在矿上打工,一家人跟着担心。

  栾川县位于伏牛山腹地,蕴含着50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钼铅锌铜重要矿产地,也是被称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中国钼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疯狂的乱采滥挖虽然让一部分栾川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可小矿厂、小选厂的混乱无序发展,让清澈的河流浑浊不堪,矿山周围空气重度污染,生态环境面目全非……随之而来的还有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

  “青山一片一片地秃完,一下雨,水和着泥轰隆隆地往下掉,吓死人。”住在山脚下的冷水镇村民回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6年以来,栾川县摒弃“吃山靠开矿”的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县域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全域旅游发展,促进生态效益充分增值的同时,让更多山区群众享受生态红利。

  关停众多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环保工艺落后的矿企,同时通过申报治理项目,多举措进行废弃矿山修复,使一大批矿山开采场、尾矿库生态植被得到恢复。昔日矿渣遍地的荒山,如今重新披上“绿衣”,大气、水质有了明显改善。连续多年,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9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

  生态倒逼下的工矿业转型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更推动了栾川另一个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迅速兴起。

  一大批工矿业企业家转投生态旅游产业,大量民间资本注入生态旅游产业,催生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由工矿业成功转型的老君山、重渡沟、抱犊寨等旅游景区已成为生态旅游业的中流砥柱。

  栾川去年首创的“自驾游栾川·高速我买单”活动,通过“旅游+交通+扶贫”新模式,带动了全域生态游发展。去年暑期20天,全县就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7亿元。今年该县善用天赐“凉”机,发展避暑旅游,激活了“凉”资源,火了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57.46万人次,同比增长21.44%。

  依靠突出的生态优势,栾川县点“绿”成“金”,已发展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8个,旅游乡村35个,12566名贫困群众通过旅游稳定脱贫,“旅游能致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栾川县委书记董炳麓介绍说,前不久,栾川县委全会再次对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将“生态立县”放在了优先实施的首要战略地位,并出台了最高规格的管理体制、最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最严格的惩治措施,让伊水栾山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③9

  记者手记

  栾川县既是一个矿山资源大县,也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但能实现从“吃山靠开矿”到“吃山靠旅游”的嬗变,靠的是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化为务实行动。

  既要“绿”,又要“富”,更要“美”,栾川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立足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绿水青山常在,人民幸福感、获得感长存,老百姓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文章关键词:栾川绿色转型 生态红利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