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省已建成18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
昨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书面听取了《关于全省特色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我省特色小(城)镇建设现状、主要做法和经验等情况。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省以建制镇为基础开展多种类型特色小(城)镇探索,加快特色小(城)镇宜居环境建设和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鲜明、功能齐全、生态良好、机制灵活的特色小(城)镇。
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特色小(城)镇18个(住建部命名15个特色小城镇、国家体育总局命名3个特色小镇),国家级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2个,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100个,省级重点示范镇第一批68个。
因地制宜,依托产业建成一批品牌小镇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原则,全省各地合理确定特色小(城)镇发展方向、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实现每个镇都有自己鲜明特色,符合自身实际功能定位。
通过几年探索实践,全省已初步形成一批工业园区特色镇、文化旅游特色镇、商贸物流特色镇、矿业资源加工特色镇、农副产品加工特色镇、特色养殖种植特色镇等不同类型的特色小(城)镇。
灵活的体制机制是特色小(城)镇的活力之源,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各地重点围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量身定制,加强规划引导高质量发展
虽然近年来全省各地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概念内涵理解不到位、特色小(城)镇产业支撑还不够强等问题。
对此,报告提出,各地要加强规划引导,从项目开始就要注重顶层设计、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民生福祉,实现总体规划、发展规划、风貌提升规划的有机衔接,使项目立足于本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体现自身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