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郑州12月3日消息(记者 方永磊) 书院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组织,贯通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教育血脉。日前,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走进郑州嵩阳书院。
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背靠峻极峰,面临双溪河,群峰环绕,溪水长流。北宋鼎盛时期,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曾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千百年来,芸芸众生纷至沓来,或观山游水、赏花品月,或拜谒先贤、寻根问祖。更有不计其数的文人雅士到此驻足停歇,流连忘返,他们吟诗作赋,歌以咏志,用许多不朽的经典延续着中华文脉。
历史上,嵩阳书院贤德辈出,涌现除了许多不朽的人文故事。广泛流传的“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于此。
北宋元祐年间,学者杨时和游酢去拜见他们的老师,刚巧他们的老师在静坐神养。两个人就恭恭敬敬地侍立门外,等了整整两个时辰。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程颐看到这些感动不已,于是将自己的学问倾囊相授。杨时和游酢也不负众望,都成了饱学之士。这则称道古今的典故,作为尊师重道的典范,跨域各个朝代,至今依然是人文精神的灵魂所在。
现在,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尊师重道的书院精神,嵩山书院经常组织游客身着古装,参与“拜孔礼”,通过正衣冠、读拜文、诵经典等传统礼仪,让游客静心感受这里延续一千多年的人文、学术气息。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30余年,从“岳麓书院修复办公室”,到“岳麓书院研究室”,到“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最后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一步步聚集人才、开展研究、恢复教学。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坚持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尊重学术自由开放教学,注重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分析能力的培养,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许多借鉴意义。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儒家传道授业的“大学”之地,历经千年,遍及华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中国传统书院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发扬,需要结合现代大学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光明网等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全国网络媒体书院行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全国网络媒体书院行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既有文化价值传承的张力,亦顺应民心民意的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