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狂风依旧,“背石头上学”的牧民子女住校了

2018年12月20日11:13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20日电  题:狂风依旧,“背石头上学”的牧民子女住校了

  新华社记者关俏俏、丁磊

  深冬的新疆托里县多拉特乡,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而牧业定居学校的教室里,每片暖气都热得烫手。

  地处我国西北边境的托里县冬季漫长寒冷,时常风雪弥漫。作为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在叶尔兰·加列力的印象中,骑马上学的孩子,到了教室也暖和不起来,煤火炉挡不住见缝就钻的寒气。

  “哪里像现在这么暖和!”近20年过去了,他还忘不了学校初建的样子,“那时学校没围墙,道路没硬化,夏天一地土,春天满脚泥。”

  即使在新中国建立很长一段时间里,新疆哈萨克族、蒙古族牧民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政府推行牧民定居等一系列政策,偏远牧区的牧民逐渐定居。

  叶尔兰·加列力告诉记者,1998年,学校是用村委会的几间办公室办的教学点,4个年级的36名学生每天扛小板凳来上课。

  “定居的牧民越来越多,学生也多起来。”叶尔兰·加列力说,1999年建校后,条件十分简陋,没有一套完整的课桌椅,没有像样的宿舍,牧民每天骑马接送孩子,遇到恶劣天气,很容易出现危险。

  位于塔城地区的“老风口”是世界著名的风雪灾害区之一,年均大于8级大风天气超过半年。“这里距‘老风口’只有4公里,常年刮着七八级大风。过去学生上学甚至要背着石头以免被风吹走。”学校现任校长塞力克·胡尔班说。

  为了让牧民子弟得到良好教育,新疆开始在偏远牧区建设和改善寄宿制学校。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5年间从建教室、实验室到建宿舍、食堂,条件越来越好,如今住校生超过170人,成为全县人数最多的一所寄宿制学校。

  有了宿舍,很多孩子不用再走远路,天气恶劣时,学校还会组织教师和村干部接送学生。塞力克·胡尔班说:“适龄学生也实现了应入尽入,学生数量增加到553名。”

  不过,师资不足仍旧是困扰学校的难题之一。好在今年8月辽宁科技学院与托里县签订协议,每学期选派大学毕业生前来支教,首批29名大学生已远道而来。

  “直到20世纪90年代,牧民还不太重视教育。”塞力克·胡尔班说,学校正在通过孩子们改变家长,“不但要上学,而且要上好学。”

  12月上旬,一场暴风雪席卷而至,“老风口”经行车辆和旅客被困,暂停通行,而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并未停课。

文章关键词:牧民定居 老风口 住校生 多拉特乡 狂风 背石头上学 教室 叶尔兰·加列力 牧业 托里县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时代的新疆故事,亚克西!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脱贫攻坚地方行】甘肃碌曲县:好日子更有盼头

    碌曲,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藏语中意为“洮河”,足见水资源之丰富。近年来,作为国家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之一的碌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牧民们的生活随之大为改善。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叶尔兰:天山脚下新渔民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是一个戴了32年贫困帽子的国家级贫困县。生活在那里的哈萨克族牧民,大多都过着以放牧为主的生活,但这些年,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和各种各样鼓励传统生产方式转变的举措,牧区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29岁的哈萨克族小伙子叶尔兰,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牧民,而他却跟养鱼这件事儿打起了交道。

  • 新疆和静县退耕还草:草原生态恢复 牧民定居致富

    11月7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宣布:今年冬季巴音布鲁克景区不“打烊”。退牧、禁牧最根本的目的是让牧民下山给草原生态环境“让路”,既要实现保护草原生态,又要促进下山牧民增收致富。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