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评论 > 豫事说事 > 正文

“神仙考题”还需恪守“仙魔有道”

2018年12月25日16:47  来源:映象网

5034

  近日,河南某高校大二古代文学课期末考试的几道开放性考题引发网友热议,包括“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所写”的各种“奇葩”题目被网友们戏称为“神仙考题”。试题的出题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题目虽然有别于传统试题,但是都需要联系名著原文,从学生的答案里就能看出专业水平。(《北京青年报》12月25日《高校期末考试现“神仙考题”引热议》

  如果从老师的出题初衷而言,期末考试祭出“神仙考题”仅仅是为了用别致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了解,如果考生“联系原著内容做答”,毫无疑问确实能看出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同时,这种充满奇葩和挑战性的新颖题目,也确实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巩固其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因而,“神仙考题”看似奇葩,似乎也并无祸患之处。同时,从高校老师专业课命题自主权的角度以及激发专业兴趣、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强化提升的角度,“神仙考题”也似无可厚非。

  事实上,也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近年来各地高校的专业考题“奇葩丛生”并不鲜见。据了解,类似的“神仙考题”和“花式作业”在各地高校都有上演。如广告专业的“分组卖拖鞋作业”,如创新创业课上的“5元限定时间内最多赚多少钱作业”,“给金陵十二钗介绍对象作业”等等,而由此衍生的“神仙考题”同样让人新奇和富有创意感。

  但关键是,“神仙考题”固然新颖感和新奇感十足,而且对于高校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知识具有引导和帮助价值,其潜在隐忧同样值得关注。首先是“神仙考题”大部分充满无厘头感,而且题目答案也绝非统一,五花八门的答案在所难免,对于这些答案到底如何评价评判,这确实是值得关注的“题外题”。对于充满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考题而言,答案本身绝非固定和统一,如果老师稍有懈怠或者评价失却了理性和多角度思维框架,恐怕对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言,不会是福音,而只会是出偏或者不苟同和杂音,其结果与出题初衷恐怕是南辕北辙。其次,“神仙考题”在某些科目确实可以大行其道,但如果成为流行,对于个别学科素养要求严谨、扎实的科目而言,反而是一种“祸患”。比如对于营销、广告、文学创作、文学作品等科目而言,有益之处显而易见,但此类“神仙奇葩”式考题或作业如果也应用到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恐怕是离旨万里的灾难和学科求学治学观的颠覆。更关键的是,相对于发散性思维领域而言,没有最荒诞,只有更荒诞。但相对于学校作业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其“好”只能体现为作业或者考题在理解、消化、巩固、掌握所学知识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上,而不是表达形式上。很明显,“神仙考题”和“花式作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并非是所有教师都能跃跃欲试的,更不能充斥到所有学科和级段。而现实中小学数学科目中的“难死爹妈式作业”、初中的“无厘头创新考题”等等,除了获取的是父母无奈、社会质疑、学生惶惑等畸形结果,根本了无现实意义和价值,更别说作业的初衷与作用了。

  俗话说,神魔有道,神仙越界难免要堕落为魔鬼,“神仙考题”和类似的“花式作业”恐怕也是如此,一旦越界,“神仙考题”越过了求学治学原则、违背教育教学大纲和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认知规律的“界”,一旦失却了理性这个笼头,一旦无序地浩浩荡荡撞进不分级段、不分专业、不分对象的学校和学生中,一旦成为穿着“追求创新和离奇效应而且失却了理性”的“皇帝的新衣”,留给教育的只能是灾难,留给学生和孩子们的只能是“祸患”,这绝非危言耸听,而尤值得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关注和深思。对于“神仙考题”和“花式作业”而言,如果把握不准“神魔有道”之“道”,如果没有充足十分的把握,还是不要尝试为好,毕竟教育面对的是一代人,是活生生的受教育和处于成长可塑期的个体。(许朝军)


文章关键词:神仙考题 高校 河南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