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2月31日电 题:香港剪影·告别2018
新华社记者
2018年的最后一天,维港两岸,游客、市民笑语欢颜,满怀憧憬迎接新的一年。
【场景一】上午10时,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
凉风阵阵,带来隐隐涛声。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矗立在海天之间,大桥雄姿远在人工岛的另一端。访港旅客鱼贯而出,脸上难掩兴奋。
湖南郴州的年轻教师们,一行9人结伴来珠三角旅行。12月28日从湖南坐高铁到珠海,在珠海、澳门游玩两日,31日上午专程经港珠澳大桥过境香港,希望在香港跨年。
“听说跨年夜香港维港的烟花很漂亮!我们晚上会过去尖沙咀看烟花,好期待!”“90后”小伙子阿凯对记者说。
“一路从湖南乘高铁到珠海、澳门,再经过港珠澳大桥来香港,又顺畅又养眼。”女教师刘婷对高铁的快捷、大桥的壮观赞不绝口。
在出境大厅,大伙儿向记者询问香港推荐美食的APP,“我们最想尝尝地道的特色美食!”
【场景二】中午12时,西九龙高铁站。
V字形钢架支撑起的抵港大堂宽敞明亮。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对来自深圳的情侣牵手而来。
已经多次来港的邱小姐表示,这次是专门来体验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感觉非常便捷,坐下来可能没有几分钟,已经到这边了,非常快。”
在离港大堂,来自上海、61岁的沙先生夫妇也是特意前来体验高铁。他们将乘高铁到广州,1月2日从广州坐飞机回上海。
“香港在我们眼里一直是很棒的城市,环境、人文、气氛……各方面都很好。”
2018年是香港跨境基建的丰收年份。广深港高铁香港段9月正式开通,香港迈入高铁时代。10月份通车运营的港珠澳大桥,拉近了粤西与香港的距离,使香港腹地豁然开阔。两大工程使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格局初步形成,世界级大湾区呼之欲出。
【场景三】下午3时,铜锣湾街市。
位于铜锣湾宝灵顿道的“宝玲蔬菜杂货店”里一片繁忙。女老板阿玲守着两台秤,麻利地为来买菜的客人称重、收钱。30日,香港经历了2018年入冬以来的最低温——10.5摄氏度,但人们买菜的热情并未减少。
2018年的最后一天对于阿玲来说和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早晨6时多起床,送走上小学6年级的儿子,坐公交车来到店里,上菜、整理店铺、招呼客人。“2018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儿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平时都在店里忙,没时间照顾儿子,但他很懂事,周末的补习班都是自己去。”儿子成绩好,是她最大的安慰。
20年前,阿玲从广西来到香港,靠卖蔬菜杂货在香港立住了脚。结婚、生子、买房,店里雇了8个工人做帮手,称得上小有成就。“干这一行很辛苦,一年忙到头,没有节假日。即便春节,也只休息一天,大年初二便开门,很多人来买菜。”
“希望明年大的经济环境好一些,人们买菜更爽快些;希望房租不要再涨了,不然真的受不了。”她租下的这个约60平方米的店面,租金从起初的每月8万港元涨到了现在的11万港元。
居港20多年,阿玲只回过广西老家三四次。“店里人手紧,忙不过来。今年春节还是不能回家,想想挺心酸的。”阿玲说着,红了眼圈。
民生是民心的基础。2018,香港民生、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增长速度超过4%;下半年由于外部因素,增长虽放缓,但整体仍保持稳健。28日公布的香港年度汉字评选,表示顺利、顺畅的“顺”字得票最高,充分反映了香港民心所向。
【场景四】下午4时,金庸纪念馆。
窗外寒意阵阵,室内暖日融融。位于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内,人们安静地欣赏着丰富的展品,展品主要是介绍金庸早期事业、武侠小说创作历程等,共有300多件。一位白发老人在亲人的陪伴下,弯着腰认真品读着《书剑恩仇录》新修版修订手稿。
穿着棉衣的吴氏夫妇来自日本福冈。在吴女士看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参观金庸馆别具意义。
“我的丈夫是金庸迷,金庸每一本作品他都读过,他最喜欢的一套著作是《笑傲江湖》。”吴女士笑言,年末两人刚好都有假期,就一起从日本飞到香港度假。
就读于广州大学的大三学生小杨等同学31日一早赶到香港,直奔金庸馆。金庸馆内,她脖子上挂着一架相机,看到有趣的事物就“咔嚓”一声,记录在相机中。
“赶在年末来到金庸馆,没有遗憾了。马上就要新的一年,希望自己新年新气象,继续热爱文学,热爱生命。”小杨期待地说。
“查大侠前辈,今夕冬日于此拜别,他日再度攀附泰山之巅,把酒煮茶论剑比屠龙刀……”馆内的留言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金庸先生虽已远去,但是他的作品和精神依然留存后世,历久弥新。
2018,香港巨匠告别的一年。2月6日,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享年101岁。6月8日,文学大家刘以鬯逝世,享年100岁。9月11日,摄影大家陈复礼逝世,享年103岁。9月23日,光纤之父高琨逝世,享年85岁。10月30日,武侠文学大家金庸逝世,享年94岁。11月2日,电影事业家邹文怀逝世,享年91岁。
名家陨落,传承并不凋零。受香港这片东西交汇、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土地滋养,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继续茁壮成长。
【场景五】晚7时,尖沙咀码头。
夕阳收起余晖,红色的尖沙咀钟楼旁人头攒动。放眼望去,维多利亚湾两岸,霓虹灯次第绽放。巨大的“新年快乐”字样在大厦上闪烁。
期待烟花绽放的人们早早来占位。“晚上11点,烟花会从港岛那边燃放,快到12点就是跨年倒数了。”51岁的安保员马丽香热情地告诉游客31日晚烟花汇演的流程。马丽香要一直待到1日凌晨2时,虽然天气寒冷,但她心情仍十分愉悦。“这是我第一次来维港烟花汇演值勤,不仅可以拿奖金,还能跟几十万人一起看烟花跨年!”说罢,马丽香又笑呵呵地走向另一名游客。
“孙女出生后,我每年都带她来维港看烟花,这已经是第三年啦!”63岁的岑阿美推着婴儿车,早早来到海滨花园挑选最佳观景点。
岑阿美家住红磡,退休后每天都来海滨花园晨跑。“虽然每天都来看维港,但跨年夜烟花下的维港还是不一样。”岑阿美说。
夜渐深,维港两岸的绚烂灯光折射在海面,缓缓流淌。岑阿美抱着孙女,指着夜空说,“烟花会从海面升到天上”。祖孙俩静静等待他们的又一个维港跨年夜。(记者王旭、王一娟、张雅诗、王欣、丁梓懿、朱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