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吴良镛:广厦万间,只为人居谋

2019年02月08日10:0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新春访名家】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开会、调研,为京津冀地区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建言献策,甚至还在为中国建筑发展做一部“大部头”的口述历史……年高未曾忘忧国,一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的工作表,让记者愈发感佩于他旺盛的学术精力和深邃的爱国情怀。

  吴良镛近照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摄/光明图片

  1月22日,北京,记者一行前往拜访吴良镛先生。刚迈入客厅,抬眼望去,层叠的手稿、清雅的水墨、传神的雕塑,还有角落里青翠的藤萝花木,景致错落中,勾勒出主人眼中对人居环境的理解——“各种艺术的美的集成,一种综合的、流动的美感”。

  走廊尽头,满头银发,两弯白眉,圆圆的脸上洋溢着盈盈笑意,97岁的吴良镛先生招呼大家坐下后方肯落座。温润敦厚,一派传统文人的端方仪态。

  望百人生,与建筑、人居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建筑与城市理论家。可与所有这些头衔相比,先生更看重的,是自己对人居理想始终如一的坚守:“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广厦万间,只为人居谋。理想的萌发,源自他颠沛流离的早年经历。吴良镛少时求学时,中国大地战火连连,苦难深重。读书间“跑警报”更是常有的事,“一时间地动山摇,瓦砾、碎石、灰土不断在身边落下来,大街小巷狼藉一片……”痛苦的流亡经历,让吴良镛怀着“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的抱负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5年10月,吴良镛受建筑学家梁思成之邀,协助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在梁思成推荐下于1948年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学习建筑与城市设计。直到两年后,一封由林徽因口授、后又加写的“百废待兴”的亲笔信将他召唤回国,投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发展和新中国的城市建设中。

  “跟随梁思成先生筹办清华建筑系,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谈及恩师,吴良镛言谈中闪烁着无尽的怀念和感激。与公共建筑相比,民居始终是他的关切所在。这与梁、林二人的影响密不可分。“1945年林徽因即著文论战后住宅,1947年梁思成提出‘住者有其房’是人民群众普遍的渴望。”吴良镛回忆。这也成为他一生始终坚守的研究方向和准绳:“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一个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看他是否设计出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流传百世的经典建筑,而是看他是否能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居有定所。”

  北京,南锣鼓巷中段往东一拐,是一条名叫“菊儿”的胡同。这里一水儿的2层、3层小楼,白墙黛瓦,一进套一进的小院子,既维持了原有的“胡同-院落”体系,同时兼收了单元楼和四合院的特点,保障了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要。这一旧城改造项目不仅为吴良镛捧得了联合国“世界人居奖”,更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成为他建筑理念的最佳代表。直到现在,还经常有城市管理者找上门来,征求他对城市规划的观点和建议。

  建筑事业是吴良镛的毕生追求,也为他赢得了荣誉无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建筑师协会称他为“新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先行者和杰出的建筑教育家”,坊间有说法“凡是到过北京的人,都亲身品读过吴良镛”,建筑学家贝聿铭说“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但提及这些,先生却总是摆摆手,丝毫不以为意。

  就在前不久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吴良镛被评为“改革先锋”,并获得“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称号。可他一直说自己受之有愧:“最初其实没有想到会评上,包括后来在人民大会堂获授奖章,确实都是没有想到的荣誉。”

  两年前,吴良镛结束了自己在清华大学长达70年的教学生涯,但却丝毫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前不久,他还参加了一个建筑领域的远程会议、并参与了讨论,手头还有好几篇文章在写。目前,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口述历史整理上,这项工作庞大艰巨,预计今年年底能初步完成。为此,他的助手经常一周要来家中两三次甚至更多,每次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

  探访中,说起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先生谈兴甚浓,直到护理他的阿姨送来一杯水,才略带歉意地喝了几口。“先生总是这样,说起工作就停不住话头,今天早起到现在还没喝过水呢。”阿姨有些嗔怪。

  捧着水杯,眯着眼笑,吴良镛向记者讲起梁思成的故事:“梁先生脊椎有问题,不能打弯,但他每天仍坚持工作很长时间,经常用一个瓶子抵住下巴,在桌上画设计图。有一次,拔了牙,连头都不能直着,只好歪着画。”言语间,感慨无限。

  对于吴良镛而言,同样的爱国热情和治学精神砥砺着他,即便是已近期颐之年,依然前行步伐不止。近年来,他呼吁,在城市和建筑中要有文化自觉,“全球化进程中,在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全球优秀文化的同时,对本土文化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他还建议,要建立“广义的京津冀”的思想,实现“包容式”“融合式”的发展,让每个地区都感到“有他自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拙将迈年豪情未已!”在前不久写给光明日报的文章中,吴良镛以此与学人共勉。而今,这位望百老人告诉记者,他眼下依然未曾懈怠,他期许着,能让自己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向未来,促使自己力所能及地不断探索广阔的学术新天地,弘扬创新精神,为民族复兴做些实事。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08日 01版)

文章关键词:吴良镛 广厦万间 人居环境 光明日报 墙黛瓦 梁思成 大部头 跑警报 菊儿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吴良镛@所有人 【70年,我陪你】

    吴良镛先生,97岁。广厦万间,只为人居谋。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建筑与城市理论家。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