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对穿山甲进行B超检查。资料图 广西林业局供图
中新网南宁2月21日电 (钟建珊)广西因地处中越边境,长期以来是境外穿山甲走私入境的主要通道。近年来,广西海警、边防、海关、森林公安等执法部门加大打击穿山甲非法贸易,穿山甲的救护繁育为外界高度关注。中新网记者20日采访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相关部负责人,针对近期国内媒体对广西方面救护穿山甲存活率低、委托寄养的穿山甲人工繁育机构资质等疑问进行回应。
图为工作人员对穿山甲进行采血。资料图 广西林业局供图
每年收容穿山甲数百 救护死亡率高
广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张振球当日介绍,穿山甲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全球关注的重点濒危保护物种,由于穿山甲的甲片在中医上具有药用价值,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不法分子偷猎捕杀、非法贸易穿山甲。
“广西查获的穿山甲大部分都是在中越边境走私通道截获的马来西亚穿山甲。”张振球说,近年来广西多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穿山甲非法贸易执法打击和收容救护工作,广西林业局每年收容穿山甲活体约三百至四百只。
近年来,广西穿山甲救护死亡率高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张振球说,穿山甲救护是全世界公认的难题,并无太多可借鉴的经验。2017年以前,广西在穿山甲救护领域的研究几乎空白。穿山甲的食物单一,主要采食白蚁,天然饲料难以获得,而人工替代饲料也仍在摸索。此外,穿山甲生性胆小,应激性强,被人捕获后基本拒绝进食,患病时给药困难,这对救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张振球说,从2015年起,其所在救护中心组建专门团队,将穿山甲救护列为重点攻关研究对象,对于收容救护的穿山甲按照检疫要求,开展穿山甲病原微生体检测、监测,防止外来不明疫病传入。同时,采取救护措施,防止穿山甲脱水和纠正电解质平衡;对长时间不进食的个体诱导开食、甚至灌喂食物,防止绝食性死亡。该流程目前已在全国救护单位推广使用。
据官方提供数据,2018年以来,广西林业局共收容救护30多批次共400多只穿山甲活体,目前救护存活90多只,繁育存活6只,救护成活率约20%。而在2017年,被收容救护的穿山甲存活率仅6%。
图为广西林业局工作人员为穿山甲人工喂乳。资料图 广西林业局供图
被质疑资质的驯养机构和穿山甲死体去向
据此前国内媒体报道,2012年至2017年,广西林业部门将130只走私入境被查获的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穿山甲寄养于佛山市南海区盐步粤辉腾钢材经营部(简称“佛山粤辉腾”)及广西盛凯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广西盛凯”)两家机构,后全部死亡。两家机构是否有驯养穿山甲资质及穿山甲死体去向引起社会关注。
记者就此事向广西林业局进行采访。广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蒋迎红表示,2012年至2015年间,广西林业部门曾依照相关规定在包括“佛山粤辉腾”、“广西盛凯”在内的四家机构开展穿山甲寄养试点工作,并在试点期限满三年后,通过评估考核,依法依规给广西盛凯及广西林科院两家机构发放了穿山甲驯养许可证。
“媒体此前关于130只穿山甲活体寄养于两家机构的说法并不准确。”据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高级兽医师阙腾程提供数据,2012年至2017年间,广西林业局共委托广西盛凯寄养了152只穿山甲活体,但因前述穿山甲救护繁育困难原因,全部死亡,最后一批穿山甲死体于2018年10月移送回广西林业部门。并经其所在中心提出申请,在广西林业局批准和监督下,通过焚烧、深埋或化解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接收、移交、救护、寄养、处置均有经办人签字的书面凭证,建立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处理过程除书面文字材料外,还有电子文档、原始材料、照片、录像等存档。
“寄养机构只具备穿山甲寄养、繁育研究的资质,不能贩卖、杀害穿山甲。”张振球说,参与寄养合作的机构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去研究穿山甲人工繁育难题,这对于寄养机构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从2012年至2018年,广西盛凯先后投入数百万元人民币用于穿山甲繁育研究,但进展缓慢,其在去年10月移交最后一批穿山甲死体后,并未再接收穿山甲活体。
图为广西林业局专家对穿山甲进行体外寄生虫驱虫处理。资料图 广西林业局供图
马来西亚穿山甲在桂放生?自然环境和法律条件不成熟
穿山甲人工救护繁育率低,为何不放生回归自然?张振球表示,马来西亚穿山甲在广西无天然分布,属于外来物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马来穿山甲作为广西的外地物种,无法在广西区域放生到野外救护,若要跨省放生,则需国家层面组织协调有关省份进行实施,这在近期内尚难以实现。
除此之外,张振球表示,广西在气温、空气湿度等自然条件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地区有较大差别,马来西亚穿山甲在广西放生的自然环境条件亦不理想。
他说,广西林业部门下一步计划邀请国内动物救护专家组建省级层面穿山甲救护专家组,制定穿山甲救护会诊制度,通过专家对收容救护的穿山甲进行诊断。
除了马来西亚穿山甲外,中华穿山甲也是广西林业部门救护的对象。广西方面将对全区有穿山甲历史分布的保护地进行科学论证,建立若干处中华穿山甲保护放生栖息地。通过放生活动恢复和重建广西野外的中华穿山甲种群,科学制定中华穿山甲放生方案。
透明穿山甲救护繁育工作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近年来,广西林业部门对于穿山甲救护繁育工作信息的不透明、不及时曾引发社会组织及个人质疑。
2017年8月,广西林业部门从广西海警方面接收32只活体穿山甲,两个月后,这批穿山甲全部死亡。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曾要求参与该批次穿山甲的救护工作但未获广西林业部门同意,双方为此打起官司,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9年1月对该案件正式立案。
“广西林业局正筹备在官网上设立野生动物救护信息动态板块,并创建一个官方微信公众号,专门用于发布包括穿山甲在内的野生动物救护信息。”张振球表示,届时,将公布2012年至2018年期间,广西林业部门接管的穿山甲数量、寄养情况、存活率等信息,并及时更新穿山甲救护繁育最新动态,欢迎包括“绿发会”在内的社会组织、媒体、个人对广西林业部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完)
据了解,“中部崛起势正劲”网络主题活动9月8日在山西太原正式启动。9月12日,记者们将走进开封市,通过大宋御河、州桥遗址、开封城墙等,品读昨日古都遗存的独有宋韵;探访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和“一渠六河”工程,感知今日开封的文化时尚异彩和生态宜居建设的匠心。大河网官网账号将担任河南省分话题#中原崛起势正劲#主持人,与网友进行话题互动。
2013年1月18日,在德国法拉克福一家老酿酒厂内,德国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的志愿者手中的一只蝙蝠在伸展翅膀。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中国香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基于乙型冠状病毒支系B(新冠病毒所属的冠状病毒亚属)的基因组数据,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历史。
新华社伦敦5月8日电《自然》杂志日前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科研人员基于基因组数据比对等分析发现,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已有研究显示,蝙蝠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中间宿主可以说是病毒从自然宿主传播到人类过程中的“二传手”。
为“甩锅”中国,美国政府一直四处兜售“新冠病毒源自中国实验室”的阴谋论,不过这一论断光在美国政府内部产生了不少自相矛盾的说法,也遭到各界专家学者的强烈批评。”同时,他以艾滋病、汉坦病毒肺病和中东呼吸综合症为例,讲述了病毒是如何在自然界中进化,然后通过动物传给人类的。
综述:法国多名专家驳斥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的观点 法国发展研究所热带病毒学专家埃里克·勒鲁瓦说,蒙塔尼耶认为新冠病毒源自实验室的理由是,新冠病毒基因组中包含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片段。
美国科学家日前进行的一项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研究显示,这种导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产生的。新冠病毒与在蝙蝠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有96%的类似性,正是4%的变异解释了为何它有如此高的传染性。
期节目我们请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穿山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吴诗宝教授,说说穿山甲。对于人类来说,穿山甲的最大价值,绝不是它们的肉和鳞片,而是它们在维护生态平衡上的巨大作用。
鼠疫是由一种名叫鼠疫杆菌的微生物引起,宿主动物除了老鼠,还有其他的常见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 然而,作为位于生物链顶层的人类,有时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一己私欲,对野生动物进行侵袭、捕猎,让许多无辜的生灵惨遭荼毒。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穿山甲、蝙蝠等野生动物被频频提及。寻找病毒的中间宿主被认为是预防病毒再次来袭的关键环节之一,科学家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任重道远。“近40年来,以商业为目的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养与繁殖的做法,彻底模糊了野生动物与农场动物的界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冠病毒的起源、传播及演变备受关注。在英国《柳叶刀》杂志1月刊登的一篇论文中,武汉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人分析了首批确诊的41例新冠肺炎病例,发现其中只有27例去过华南海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