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评论 > 网啰天下 > 正文

或许我们并没有学会为他人点赞

2019年03月14日10:50  来源:澎湃新闻

5034

  “拒掉了XX公司offer,现在失业边缘徘徊,求夸……”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二学生刘好(化名)在微信群“复旦夸夸夸夸夸夸群”求夸。5分钟内,“内心有底气,会有更好的等着你!夸!” “看似慌中带急,实则稳中带皮。夸!”“敢用自己照片做头像的都好看!夸!”……群成员纷纷从各个角度开启花式夸赞。

  近两周,类似“夸夸群”席卷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有的群人数达到2000人。“夸夸群”的宗旨是,“没有规则,各种夸,直接夸,随意夸”,这导致一些恶搞型的“夸”,也让部分参与者乐此不疲。不过,也的确有一部分人是真的遇到了挫折或是困难,需要外界的正面鼓励——尽管夸夸群里的“夸”,文采飞扬、角度刁钻却显得有些不走心。

  这类有着网络亚文化色彩的“夸夸群”,到底能够火多久很难说。但是,它经由个别人的偶然脑洞,在短时间内病毒式传播,一定是触碰到了某种真实且普遍性的的东西。

  互联网时代,表面看每个人都处于随时随地的连接当中,但却很可能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除了朋友圈的“点赞之交”,一个人遇到挫折和问题时,要找到一个可以无拘束的倾诉压力、获得鼓励的对象并不容易。“夸夸群”,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借助外力而构建的自我减压系统,也是一群在生活、工作、学业重负下的灵魂的抱团取暖。

  中国社会文化偏于内敛、含蓄,无论是父母儿女之间,还是同事上下级之间,直接夸奖一般都比较少见。但是,直接夸奖被称为“最低成本的激励”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没有人不喜欢别人的肯定和赞美,这是人性使然。

  所以,瞬间火爆起来的“夸夸群”,算是“缺夸”的网友所寻求的一种心理补偿。必须承认,这种刻意为之的夸奖,形式化乃“很假”,但越多的人沉醉于这样一种形式大于实质、甚至需要在电商平台花钱购买的夸奖,越能说明现实生活中正面激励的匮乏。

  从“人艰不拆”的流行到对“杠精”的指责,再到“夸夸群”的走红,再次说明在高节奏、强压力的现实生活中,需要减压,需要被鼓励者大有人在。那些入群的人,未必真会把他人的“随意夸”当真,但在某一个刻,一句夸奖也能让人重拾自信,或在人生暗淡或低谷时增添一抹亮色。

  如何减压,如何恰当地“释放自己”,越来越成为现代都市人必备的生存技能。相较“发泄屋”“枕头大战”乃至国外的西红柿狂欢节,基于自愿且随时能够参与的“夸夸群”,或许是一种最低成本的减压方式。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在沉重的现实之外,学会为他人点赞,偶尔被“任性”夸奖,是优秀的品质和自寻其乐的好办法。

  当然,“夸夸群”最大的功效,应该是帮助人们在遇到问题、困难乃至失意时,能够有更多勇气去面对现实,而不是消极逃避,活在虚幻之中。这也是所有善意的赞美、夸奖的真正价值所在。


文章关键词:为他人点赞 夸夸群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