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2019年03月26日16: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034

  图片为歌剧《长征》剧照。

  制图:蔡华伟

  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这是时代提出的创作要求,是广大作家艺术家使命所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戏剧导演田沁鑫,结合她的艺术创作实践,做了汇报发言。此文分享她关于精品创作和攀登文艺高峰的认识与思考。

  ——编  者

  核心阅读

  身处新时代,载人深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脱贫攻坚等,都是文艺创作素材,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热情讴歌。这是文艺创作引领新时代、攀登新“高峰”的必由之路

  精品,从时间上看,是可以常演常新、常看常新;从空间上看,是可以广泛传播,被人民普遍接受;从作品本身来讲,必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三个维度齐备,才可以称为舞台艺术精品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毋庸置疑,文艺高峰作品就孕育在这个引领之中。真正称得上高峰的文艺作品,正是“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进入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有与时代同步伐的决心,有为人民奉献精品力作的诚心。

  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奉献精品力作

  对文艺工作者而言,最好的题材永远来自人民,最大的幸福是被人民认可。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要走进实践深处”。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必须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我正在导演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聚焦基层扶贫第一线艰苦奋斗的党员干部。为此,我学习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越是深入学习,越是觉得震撼。我和主创团队数次走进广西百色最偏远的角落调研采访,和农民面对面谈心,跟着村第一书记挨家挨户走访。亲眼看到的脱贫成果让我们振奋,那些默默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带给我们最真实的鼓舞。这次创作过程,就是一次向人民学习、被人民感动的过程。我们走进艰巨、伟大的实践中去,用我们的文艺创作记录这一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书写新时代感天动地的中国奇迹。

  身处新时代,载人深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脱贫攻坚等,都是文艺创作素材,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热情讴歌。这是文艺创作引领新时代、攀登新“高峰”的必由之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国家不断取得重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70年变化翻天覆地,70年奋斗感天动地,文艺工作者要敏感于新时代的变化、新时代的风貌、新时代的气质、新时代的进步,为新时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把新时代文艺繁荣起来,读懂新时代,投身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培根铸魂,发出强国梦的文艺之声。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今后要继续加强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用精品创作汇聚人心、凝聚共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汇聚起亿万中华儿女同心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文艺回馈人民,奉献人民,要求文艺工作者有打造精品的愿望、决心和本事。对于舞台艺术而言,要调动诸多艺术家的积极性、创造性,综合地去完成精品创造,必须不畏困难、团结协作、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精品,从时间上看,是可以常演常新、常看常新;从空间上看,是可以广泛传播,被人民普遍接受;从作品本身来讲,必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三个维度齐备,才可以称为舞台艺术精品。打造精品的目的不是给艺术家获得名利,而是需要奉献给人民,由人民来看来评。

  我算过一笔账,观众看一场戏花销少则两三百,多的能上千。观众花上时间、金钱大老远来看戏,创作者如果不给出一个像模像样的精神产品,那就是创作者的失职。戏剧的功能是让大家走进剧场,看到一个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或是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温暖的情感,或是冷峻的理性思辨,抑或昂扬的正能量。文艺工作者要拿出有文化含量的作品给观众,这是我们不容置疑的文化责任和担当。

  坚定文化自信,用明德引领风尚,讲好中国故事

  要想出精品,文艺工作者还需要自身明德,以德为先,不但要恪守做人底线,还要“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独好修以为常”,做风霜高洁的道德楷模,自珍自重,勤业精业,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艺术家。同时,我们需要把明德放到作品里去彰显,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作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深沉的家国情怀。

  我导演的话剧《赵氏孤儿》贯穿着“失义人心不在,失信正道不存”的春秋大义,剧情虽然仍取材于《左传》《史记》等史料记载以及元代纪君祥的同名杂剧,但我们力求探讨“诚信”在当今社会的普遍意义。《北京法源寺》则是一出晚清题材大戏,讲述了一次困境中的国家突围,剧中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每一个人都是爱国的,他们利益角度虽有不同,但是剧中人没有一个不尽心竭力地希望国家好。导演《聆听弘一》,我希望观众能够借助中国话剧创始人李叔同——这位提出“以戒为师”的大德智者,明朗自身与时代的关系。让作品启迪人心、传续文化,是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壮志情怀。

  做戏剧20年,从处女作《断腕》开始,到话剧《生死场》《赵氏孤儿》《四世同堂》《青蛇》《北京法源寺》《狂飙》,歌剧《长征》等,我做的几乎都是中国戏。我虽然也做过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李尔王》,但我是把莎士比亚名剧落地到中国,做成中国故事。这是因为世界艺术家有对世界名著不同的理解与解读。我认为,外国戏剧外国人做得挺好,作为一个中国戏剧创作者终归还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做出属于中国的戏剧。

  西方的技术是可以拿来使用的,在吸收了一些舞台工程化技术、专业能力之后,我所做的依旧完完全全是中国式的表达。比如话剧《青蛇》,以青蛇的视角看待“白蛇传”的故事。我们跟德国、英国的设计师合作,带他们在中国南方西塘、周庄、乌镇、嘉兴、杭州、上海采风,欧洲艺术家对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民居生活环境发生兴趣,由此了解中国,热爱中国,中外艺术家一起用多媒体技术来做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600多年前的民间传说。该剧受邀参加美国肯尼迪艺术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在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歌剧《长征》要在舞台上表现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世界的人间奇迹。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15台投影,表达红军从瑞金出发,到会宁会师的沿路地点,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展现红军坚定信仰和“行走的力量”。《长征》自2016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至今,始终一票难求,主旋律戏剧受到观众热爱。话剧《狂飙》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田汉生平,在东京世田谷公共剧场上演,实现该剧场20年来没有中国话剧的突破。舞台上8台摄像机,及时拍摄、及时投影、现场剪辑的半电影化舞台呈现,受到东京观众喜爱。我们不能被技术控制,而是巧思善用以讲好故事,展现中国艺术风采。

  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拥有悠久文明的国家,应该感到骄傲和庆幸,对我们的文化应该有坚定的自信。我在探索中国古典题材的同时创作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深感所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不是截然二分,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中国文化是五千年一以贯之的,创新不是追求流行,而是要基于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通过现代技术和视角,做好中国式表达。

  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培根铸魂的使命,为时代书写,为人民创作,努力深入现实、共同铸就“高峰”。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自我要求。

  (作者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6日 20 版)

文章关键词:会宁会师 精品力作 长征 高峰 文艺工作者 探月工程 艺术家 北京法源寺 人民生活 狂飙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