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石河子:高擎军垦文化大旗

2019年04月19日19:4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76岁的李润梅老人一大早就来到新建石河子市军垦文化广场,她老远就看到了杨英武老人,两人见面顾不上寒暄,立即开始了一天最主要的工作——练唱豫剧。

  到了傍晚,石河子军垦文化广场人山人海,跳舞、唱戏、写书法、下棋,人们都把这里作为展示自己的舞台。

  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产生了《军垦战歌》《军队的女儿》等一大批影响全国的文学艺术作品,让军垦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影响了一大批热血青年投身军垦事业。这些军垦文化基因一直延续着,并在今天发扬光大。

  书香之城的魅力

  “诗人艾青曾在石河子生活16年,他把诗歌的种子种在这里。”艾青诗歌馆馆长朱桦介绍。1998年11月,艾青诗歌馆在石河子正式开馆,以艾青诗歌的展示、学习和交流为载体,成为全国诗歌爱好者向往的地方。

  诗刊《绿风》的办公室就在二楼,诗刊社长兼主编彭惊宇拿出刚刚出版的诗刊说:“我们是双月刊,走的是精品办刊方针,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数都数不清,仅去年我们举办的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就吸引全国5400多人参与,最终24人获奖。从中可以看出,《绿风》诗刊在全国的影响。”

  从20世纪艾青在石河子播下“诗歌的火种”,到我国著名诗人杨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主持创办《绿风》诗刊,石河子就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城。如今石河子市文联作家协会里专门有诗歌协会,正式会员就有100多位。诗歌创作的发展,带动了诗歌朗诵发展,仅石河子市诗歌朗诵艺术学会现在就有1万多名会员。而遍布城市的中小学诗歌朗诵协会,会员就达上万人。2017年,石河子市被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说起石河子诗歌的基因,副市长乐旸感慨地说:“石河子拥有独特的军垦文化,与诗歌有着深厚的渊源。建设之初,王震、张仲瀚就写下了‘草原秋风黄,凯歌进新疆’‘十万雄师进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的诗句,为石河子烙下了革命浪漫主义诗魂。之后,又涌现出艾青、杨牧、杨树、石河等一大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诗人。近年来,石河子已形成个人热情参与、社会团体积极组织、政府有力推动的诗歌创作良好态势,老、中、青诗人呈阶梯分布。近5年共出版诗集40余部,每年在全国重要文学刊物发表诗歌1000首左右,居西北五省区各城市之首。诗歌早就成为石河子最亮的一张名片,诗情、诗意、诗韵早已融入石河子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处,更多的人在读诗、写诗、爱诗。”

  相距不远的石河子市图书馆已在全市设立了14个分馆,这里可以借阅到各类图书,举办多种阅读会,更成为外地游客来石河子的首选地。“如果问我,石河子除了美景美食,还有什么最让我留恋,我觉得就是石河子图书馆。这里不仅藏书丰富,到处飘散着书香气息,还可以在这里聆听本土作家的讲座,通过讲座感悟背后的故事,可以和文学好友一起参加诗歌朗诵会,这些都让我难以忘怀。”山东游客吴峰说。

  群众文化的广泛参与

  今年69岁的邵仲英老人,腰板很直,精神头很好。1965年她来到石河子,至今未离开过这座城市。

  2006年夏天,邵仲英在石河子市游憩广场第一次见到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唱歌,她也加入其中。“夏天还好,到了冬天,外面冷得站不住人。社区里有一些活动室,但地方太小,太吵了也会影响居民休息。”2008年,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建筑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二楼有乒乓球室、棋牌室、舞蹈室,三楼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书画室、市民学校,四楼有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厅……

  邵仲英目前正在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领着50多人练声乐。这个合唱班最多的时候有118人,但会唱歌不等同于会声乐,最后只剩下60人左右。让一群老人学会相对专业的发声、咬字、呼吸,邵仲英也不能胜任,“要特别感谢石河子市群艺馆的老师,在她们的帮助下,才有了合唱团和我们大家的进步。”她说。

  2013年11月,文化部、财政部确定石河子市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公共文化的硬件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八师石河子市文体局局长黄海说:“我们每年坚持举办团场风采展演、戏曲展演及歌手大赛、文化能人大赛等,年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各族群众达10多万人次。文化馆还面向市民开放一系列服务项目,包括书法、美术、摄影、舞蹈、声乐、器乐、戏曲、曲艺创作辅导等,并安排专业人员到基层开展各类免费艺术培训。我们还承办了新疆第三届国际舞蹈节、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央视军营大拜年、兵团第八届文艺会演、央视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等大型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八师石河子艺术剧院党支部书记肖帅还有一个职务——编剧。由他创作的话剧《兵团记忆》已经演出146场,豫剧《我的娘我的根》正准备前往河南进行20多场演出。提起这些,他感慨道:“石河子人爱文化,这种血脉是建城之初就种下的。我们艺术剧院几乎所有节目都是原创的,不仅获得众多全国性大奖,更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人才,引领了城市文化生活。”

  到石河子,如果不去遍布全市大大小小的广场上看一看夜晚的文化活动,那就等于没来过石河子。在这里,每天都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足以说明石河子群众文化有多火热。而“斗舞”让石河子广场上的文化呈现出别样风景。来自不同区域的舞蹈爱好者,相约来一场“斗舞”,你方跳罢我上场,一场一场又一场,直到握手言欢,相约下次再“斗”。

  传承在更广泛的领域

  石河子有条国道穿城而过。道路旁,竖立着一个巨大的鸭蛋形建筑物——西热电厂曾经的储煤仓库。现在西热电厂停产了,储煤仓库没用武之处了。怎么办?

  别着急,它早已被影视公司看中,即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即将开拍的反映兵团历史的40集电视连续剧《红日照天山》,就在这里开始拍摄。

  让老工业基地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石河子正在规划建设的八一记忆文化创业园,就要诞生在石河子市的西部,那片曾经为共和国创造过无数财富的八一棉纺织厂、八一糖厂和八一毛纺厂的老厂房里。

  “政府已经决定退出二产,发展三产,这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机遇,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中,今年就能见成效。”石河子市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吴国华说。

  在曾经的八一棉纺织厂里,虽说已经多年没有生产了,但整洁的厂区仍然保持着它曾经的辉煌。新疆八棉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咸涛说:“我们企业有200多亩地,现在只有很小一部分在生产,马上就移入其他生产工厂了。我们将在腾出的厂房土地上建设文化创业园,发展文化产业,让这份记忆留下来。”

  还有各种文体旅游活动——桃花节、冰雪旅游文化节等,都被冠以军垦文化之名,使这座军人选址、军人建设、军人管理的城市一直保持着浓浓的军垦文化之味,引领着新疆军垦文化方向与潮流。

  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董沂峰说:“历史文脉是城市的灵魂,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独特气质。石河子拥有众多的军垦文化地标,这是我们的优势,更是我们发展军垦文化的使命责任。我们要把传承军垦文化当作重要使命,高擎军垦文化这面大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9日 01版)

文章关键词:军垦文化 文化创意 文化积淀 绿风 文化产业 斗舞 诗刊 光明日报 艾青诗歌馆 八师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