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养老服务传来大消息!通“堵点”、消“痛点” 这样对症下药
央视网消息:如今,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2.5亿,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多项举措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养老服务如何通“堵点”消“痛点”?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和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进行评论。
政策礼包 养老服务如何再提升?
赵萍:对症下药,给人给钱给机制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 赵萍:当前,养老市场供给不足是首要问题。
针对养老行业发展面临的专业人才不足、融资困难和准入机制等问题,要扩大养老服务创业就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减轻税费负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等新举措,促进养老行业快速健康成长。
王冠: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多层次的有效供给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全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5亿,但是养老机构的床位约为750万张,明显存在着供给缺口。现在亟需增加多层次的有效供给,而首先需要向市场借力,激发市场活力。
比如广州,老年饭桌的市场化机构供应比例接近90%,相关部门要做好服务和监管,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经营。此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就特别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和放宽相关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赵萍:增量提质,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 赵萍:在注重数量增长的同时,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引导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持续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供给不足 养老服务如何补短板?
新闻链接
近日中国老龄协会发布《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元,《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但我国仅有2000多种。
王冠:以社区为中心,做好养老加法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现在形成了广泛共识:养老主要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中心。
在大城市,80%左右的老人居家养老,6%或者7%的老人在社区接受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一些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可以依托养老机构养老。围绕着养老产业这盘大旗,社区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比如,老年人的针对性订餐,就可以用更精准的大数据统计,来进行针对性配送。还有公共空间的改造和经营,北京的白纸坊社区就把旧煤厂改造成为养老照料中心,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类似这样的产业机会有很多。
赵萍:老有所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 赵萍:财政要为养老服务托底,保障社会养老基本服务,还要鼓励养老合作社、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多种养老方式发展,鼓励公众加入养老服务义工队伍,形成高端与大众消费全覆盖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都能获得满意的养老服务。
王冠:迎接老龄化挑战,个人 社会 政府要各有分工、齐头并进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关于养老的思考和准备,青年人和中年人也要考虑,要在职场活跃的人生阶段,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有所思考和规划。
而这也需要社会有更多的共识,有更多的养老商业保险的供给。有更多的相关人才和市场主体的储备。而相关部门既要做好引导作用,更要完成监管制衡,促进整个产业良性循环,提升养老服务。
点击进入专题:
昨夜今晨0504政要·新浪新闻|聚焦政要 关注人事 汇聚新政
责任编辑:余鹏飞
老年生活应该怎么过?带你解锁“超硬核”的养老方式
今天(7日)是重阳节,我国有2.49亿老年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是国庆期间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的老人在表演他们自导自演的节目,四季青敬老院是一家具有照护功能的养老机构,这个养老院的老人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