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北京,草木青郁,繁花盛开。15日,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会聚文明古都,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会场内,形似盛开牡丹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格外醒目。
上午10时30分许,习近平主席和出席开幕式的外方领导人共同步入会场。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主席走上主席台,发表主旨演讲。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习近平主席开宗明义,阐明中国倡议举办大会的初心。
循着习近平主席的深情讲述,人们感受数千年来亚洲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果,领略亚洲人民共同谱写的文明发展史诗,激荡起亚洲文明同世界文明进一步互学互鉴的澎湃力量。
会场内,各国领导人和各方代表凝神聆听。会场外,近3000名中外记者第一时间将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传向全球。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殷殷期盼,道出与会嘉宾与亚洲人民的共同心声。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务实主张,为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指明了具体路径。
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着眼现实,习近平主席为如何看待关于文明的种种迷思拨开云雾——
“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立场鲜明的中国主张,以人类命运与共的宽广视野破题“时代之问”,凝聚起共迎挑战、顺应时代潮流的亚洲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深入浅出,直抵人心,赢得全场一次又一次热烈掌声。
掌声,源自对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强烈认同——
“习近平主席倡导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恰逢其时,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有助于各方探索如何更好地让世界人民受益,以及如何在亚洲文明以及世界各国文明之间进行对话。”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如此感慨。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在致辞中说:“我十分赞赏习近平主席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倡议。此次大会对推动各国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将发挥重大作用。”
在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眼中:“中华文明是备受尊重的古老文明,我们欣赏中华文明,也欣赏中国通过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来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中国发挥了榜样作用。”
掌声,源自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4点主张的高度赞许——
“文明之间应该建立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去破坏这种沟通。这应当是我们合作的基础。对西方国家来说,我们理解我们在全球和平中的责任。我们应该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沟通和对话。”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如此阐述他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主张的认可。
5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阐释文明交流互鉴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社会和人文科学处负责人罗素·日瓦兰对此仍然记忆犹新。他表示:“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的多种方式,这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习主席提出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4点主张,对亚洲国家很重要,对亚洲以外的欧洲和其他国家也很重要。我们很荣幸从欧洲前来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德国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中心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格特·舒勒感慨。
掌声,源自对中国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赞赏——
“我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让世界各国,不论大小以及发展程度不同,都能以和为贵,同呼吸,共命运。”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表示。
“2015年,亚美尼亚与中国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我们还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合作框架。这些合作也构成了我们的比较优势。”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对“一带一路”合作深具信心。“我们看到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令人赞叹的成就。中国治国理政成绩斐然,勤劳且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推动着中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在喜马拉雅共识研究所主任劳伦斯·布莱姆看来,“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表达了对和谐共生、多边主义的赞赏,展现了中国愿意与亚洲各国一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地区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共同分享美好未来的愿景。”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千年古都,见证一场各方来宾共叙文明交流佳话的盛会,昭示着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6日 02 版)
【学习进行时】6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探索符合亚洲特点和各国共同利益的安全和发展道路,中国一直在路上,并且一直担当着先锋角色。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面对机遇和挑战,面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多方面困难,我们要以高度自觉努力打造两个“力”:一个叫做“凝聚力”,一个叫做“忍耐力”。
5月15日至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筹委会负责人就大会成果发布如下: 一是发布《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中国社科院发布《“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挑战与未来——中外联合研究报告(英文版)》新书,发布《亚洲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报告。
我们认为,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和世界,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我们高度赞赏中方为推动文明对话作出的重要贡献,衷心感谢中方为举办本次大会作出的巨大努力,愿与中方一道共同推动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中国媒体与亚洲媒体互通有无,把更多精彩的亚洲优秀节目、作品面向全球传播, 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独特贡献。这是中华民族文明延展的客观必然,也是中国作为和平发展大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推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应有的责任担负。
在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浓浓春色里,北京迎来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站在新时代,只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的灯火就会更加明亮璀璨。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中国主要面向亚洲搭建的又一重要对话合作机制,博鳌亚洲论坛注重经济议题的对话合作、共同协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则是强调文明对话、交流互鉴,以文明的力量化解世界发展难题。中国的新文明观为跳出西方文明冲突论的窠臼,化解世界各种复杂矛盾,实现各民族各国家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和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期望。我们需要通过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合作,找到共同应对挑战的办法,并找到一个实现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发展路径。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洞悉亚洲文明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把握亚洲人民对建设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的期待,明确提出了夯实亚洲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4点主张,彰显了包容并蓄、融合共生的中国智慧,体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了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
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齐聚中国北京,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来读懂历史,把握现在,守望未来。亚洲对话大会进一步架构沟通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桥梁,顺应当前合作发展大势,承载亚洲各国人民对文明交流的愿望,因势而动,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