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 > 正文

中成药为何不受家长待见?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2019年05月23日07: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5034

  中成药为何不受家长待见

  儿童安全用药需再评价体系护航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朱 丽

  儿童节来临前夕,“儿童安全用药”话题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我们的儿童药品,96%以上药品不是儿童的私有药品,更多是成人用药转化成儿童的。”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副主任李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背景决定了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药品在临床上的定位。

  事实上,除了缺乏“儿童版”药品,在药品说明书中像“小儿慎用或者酌减”之类的描述也广泛存在,常造成“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窘境,这也无疑加大了儿童用药的风险。因此,开展长期、大样本真实性世界研究无疑为儿童中成药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份科学指南。

  再评价关注疗效和安全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加大中成药二次开发力度,开展大规模、规范化临床试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大药。”有业内人士认为,为上市后中成药的再研究作出规定,其影响不亚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传统医药要广泛被接受,依赖于疗效的确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能够进一步明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找到最优适应症。

  据李磊介绍,目前国家强制要求对中药注射剂、中西复方类进行再评价工作,中成药再评价不作强制性要求,以引导为主。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再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制药企业的重视,已经逐步开展。比如,他们近期正在参与的贵州健兴药业“醒脾养儿颗粒”的再评价临床研究,就是企业方面主动启动的。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伟寄望于此次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增加药物疗效和安全方面的科学性、证据性,从而为“醒脾养儿颗粒”的适应症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据了解,该药已广泛用于临床23年,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库中,至今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记录,是中华中医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版)》《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2018修订)》等多个指南的推荐用药。

  一个上市多年的成熟药品,为何要开展再评价工作?李磊强调,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实际上应处于动态管理的过程。即关注一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随着产品本身的适应症越来越宽泛,甚至越来越清晰,以及适用人群的不断变化,需要在上市后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科学的再评价。

  约90%中成药是西医开出

  在临床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李磊透露,当前我国80%—90%的中成药事实上是由西医开出的。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国家药理基地消化专业负责人李在玲的认同:“真正使用中成药的并不是中医,而是西医。”然而,这样的临床实践又跟西医的知识结构发生了矛盾。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什么叫阴?什么叫阳?什么是气虚?什么是血虚?有时候同行真的搞不太清楚,患者就更不清楚了。所以,在用药指南和说明书上(讲清楚),确实有一定困难。”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王有鹏建议,针对西医临床用药,还需要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让中医会用,西医也会用”。

  相比西药,中成药的临床数据更难获取。“在梳理中成药的腹泻指南过程中,我们对每一个药物都查找了文献,但比对发现,文献均来自非核心期刊,临床的循证依据就不够,影响药物的使用。”李在玲表示,儿童中成药还面临剂量如何精准使用的问题,“比如6岁以上大概一支,6岁以下大概半支,但是具体的剂量到底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大样本的临床实践和实验来进行确认。”

  “长久以来,中成药都缺乏研究基础,在临床上西医又不熟悉如何使用中成药。因此,究竟中成药的临床价值是什么?如何把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现代疾病分期、分症型,进行有效的结合和转化,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李磊呼吁,更大范围内推动再评价工作,十分紧迫而又必要。

  警惕儿童中成药使用误区

  日常生活中,一旦孩子生病,家长用药最看重两点:疗效和安全。由于存在一定误解,中成药无缘无故被贴上了“疗效差”“不安全”的标签。

  这让王有鹏感到非常无奈:“在老百姓心中,方剂可能更准确一些。但汤剂也有弱点,服用不方便,携带不方便,挂不到号就开不到方。如果家长能掌握一个有效的中成药,就能解决很大问题。”

  “中医讲究通过药物偏性解决疾病的偏性,把握起来是比较难的,把握不好就会有副作用。”王有鹏表示,西药副作用非常清晰,比如对肝脏的损害性等。中成药的副作用则不清晰,一是因人而异,二是用多长时间产生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成药的“不受待见”还体现在它往往被家长当成一种辅助药,对此,王有鹏大呼“浪费”。“如果把一个好用的中成药当作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药,就理解错了。”此外,中成药还存在热门病同类药物品种过多,而冷门病没有药的窘况,为临床用药增添了障碍。

  在儿童中成药领域,我国仍缺乏专门的用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有一个儿童中成药的用药须知,但是它的范围不是很全。”王有鹏说,他们正在梳理专门的指导意见,仍在进一步完善当中。

文章关键词:中成药 家长 剂量 醒脾 小儿遗尿症 再评价 西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浪费 血虚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医药快步融入国际医药体系

    中国医疗专家组协助制定老挝国家第二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药治疗”部分被独立撰写,在老挝全国进行推广。”  在巴西,中国—巴西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通过远程培训,分享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提供治疗方案和药物建议。

  • 国家医保局:2019年逾13.5亿人参加全国基本医保 参保率95%以上

    根据公报,2019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2442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2%;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20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国基本医保基金累计结存27697亿元。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地区全部41个城市已经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联网定点医疗机构5173家,长三角地区累计结算64.6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14262.2万元。

  • 瑞典禁止进口连花清瘟:“成分只是薄荷醇”

    近日有瑞典媒体称,瑞典海关实验室对中国提倡的抗新冠中药连花清瘟进行了检测,声称其成分“只有薄荷醇”。4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原批准适应症的基础上,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新适应症。

  • 国家中医药局:愿提供有效中成药,分享中国经验

    3月23日16时,国新办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并答记者问。各方舱的转重率基本在2%到5%左右,建方舱、中医综合治疗,显著降低了由轻症转为重症的病例,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 北京地坛医院专家:不主张没有症状的人使用中成药预防

    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王融冰在2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主张没有症状的人使用中成药预防,没有意义。王融冰说,我们医学观察期推荐中成药治疗的是有症状的人,有些人感到虚弱、乏力,甚至有些人有腹泻,我们推荐了中成药藿香正气水、正气散、正气丸,等等。

  • 刚刚通告!南京市零售药店暂停销售退烧止咳药品

    今天(12日)18点40分,南京市发布《关于暂停全市所有零售药店销售治疗发烧、咳嗽药品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零售药店暂停调配、销售退热、止咳药品(包括西药、中成药)。据悉,此《通知》仅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

  • 锐评丨“囤货”心态要不得

    回想起这个特殊的春节,不少网友心里五味杂陈:“初一抢口罩,初二抢米,初三抢酒精,初四抢护目镜,初五抢蔬菜,初六抢手套,等到初七了,深夜抢双黄连。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每个人当然要高度重视,时刻保持警惕,但过度防护不足取,盲目“囤货”更要不得。

  • 官方印发第四版新型肺炎诊疗方案 倡导中西医并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近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状态博弈的结果。张伯礼说,广东、北京、天津等地定点医院和武汉部分定点医院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患者。

  • 中成药临床证据有了量化指标!中恒集团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荣登中风病“循证评价证据指数”前十

    2020年1月9日,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举办的“循证中药”平行论坛上,发布了三类疾病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荣登“中风领域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TOP10。

  • 医保重大变化!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这也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后首次全面调整  本次发布的常规准入部分共2643个药品,包括西药1322个、中成药1321个(含民族药93个);中药饮片采用准入法管理,共纳入892个。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