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中美经贸摩擦的这些问题你真的清楚吗?

2019年06月05日20:06  来源:金沙滩论坛

5034

  美国政客挑起对华经贸摩擦,最直接的一条理由,就是认为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吃了亏”,而中国从中美经贸关系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例如,美国白宫重要智囊彼得·纳瓦罗危言耸听地把中国形容为“全球最厉害的刺客”,指责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怂恿美国民众拒绝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现任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对美国经济的威胁。这种充满偏见和敌意的观点反映了典型的“零和博弈”思维。

  中美经贸关系究竟是“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

  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贸易关系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互惠互利关系,而不是你多我少、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国际贸易有利于推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早已揭示了这一点。同时,这一理论也得到了中美经贸合作事实的印证。中美建交以来,在双边贸易方面,1979年至2018年,双边货物贸易额从不足25亿美元增长到6335亿美元,增长了252倍。特别是在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累计增长73.2%,高于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56.9%的平均增幅,而且期间美国对华出口支撑了超过11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中美服务贸易蓬勃发展、互补性强,中美服务贸易额从统计开始的2006年的274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253亿美元,增长了3.6倍,2018年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达485亿美元。在双向投资领域,过去40年,中美双向投资由几乎为零到累计近1600亿美元,中美互为对方重要投资伙伴,投资的双向性和互惠性进一步显现。2017年,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历程证明,中美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双方经贸往来是惠泽彼此的关系,而非中国让美国“吃亏”的过程。

  更进一步说,国际贸易在整体上会增进参与国利益,但这种利益在参与国之间的分配可能是不均等的。在国际市场上,商品价值取决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由于商品按照国际价值进行交换,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一方在交换中更具优势,会分得更多利益。国家之间可以不断进行交换,甚至反复进行规模越来越大的交换,然而双方的赢利未必因此而相等。一个国家三个工作日的劳动也可能同另一个国家一个工作日的劳动相交换。从总体上看,美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高,在国际交换中是获利更多的一方。在外贸领域,曾有个说法,中国需要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美国波音飞机,这样的例证虽令人震动,但也是贸易规律的反映。就是现在,有学者计算,每卖出一部苹果手机,苹果公司可以获得近六成的利润,而中国制造商作为其制造链的一环,仅能获得1.8%的利润。特别是,长期以来,由于美国在货币、技术、市场乃至行业标准等方面拥有垄断权力,因此,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取超过正常利润水平的垄断利润,美国企业和家庭也充分享受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的丰富产品,得到了巨大的好处。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美国政客岂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中美在做大经贸“蛋糕”的同时,在“蛋糕”增量的分配中,美国显然分得了更大的一块,说美国“吃了亏”完全是无理取闹。当然,中国从中美经贸中也获得了利益,这都是中国人民以勤劳苦干获得的,根本不是因为占了美国的便宜。公平竞争、共赢合作本是美国国内价值理念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国际合作的基本样貌,但美国一些政客在与中国交往时却只想着“你输我赢”。

  面对如此简单的道理和明显的事实,为什么一些美国政客却坚持认为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吃了亏”,固执地认为中国威胁美国经济安全呢?要害就在于霸权主义的“零和博弈”思维作祟。以这样的思维来考量,中国在任何方面获益都会被看成美国“吃了亏”,中国在任何领域接近甚至超过美国都会被当作对美国的“威胁”。特别是近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经济在总量上有接近美国之势,在一些领域与美国形成一定竞争关系。然而,中国有近14亿人口,经济总量越来越大,这不是很正常吗?中国经济的人均值离美国有多远,美国政客真的不知道吗?况且,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同样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零和博弈”思维下,作为美国大垄断资本代表的一些政客,感到了极大的威胁,抛出了美国“吃了亏”的奇谈怪论。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将中国长期锁定在依附地位,压制于产业链低端,“把中国打回去”,使中国失去自主发展的能力、平等竞争的能力,使美国在中美贸易中永保优势地位、永享垄断利润,才满足其心愿、符合其要求;一旦认为中国与美国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即便这种竞争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也不符合其霸权主义的心愿和要求,就想通过推行贸易保护、经济霸凌和其他无所不用其极的办法,对中国加以遏制和打压。有这种荒谬的“零和博弈”思维,怎么可能形成正常的中美经贸关系?

  事实上,中美经贸关系的合作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这不仅有益于两国和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特别是,中国有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在众多领域有巨大的投资前景。同时,中国有提供物美价廉商品的强大生产能力,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能给美国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美国政客大搞中美经贸摩擦,一味地对中国实力、中国发展产生误判,反而让美国丢掉了在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利益。这种损人不利已的恶劣行径,既违反客观经济规律,也损害各方的利益,必然受到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美国政府唯有理性看待中美经贸关系,抛弃霸权主义的陈旧逻辑,从“零和博弈”思维中走出来,才能推动中美两国在合作共赢的大道上实现最大发展。

文章关键词:经贸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 经贸摩擦 零和博弈 中美贸易 中美两国 经贸合作 中美建交 经贸往来 吃了亏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外交部:推动中欧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今天(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根据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中国在今年三季度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华春莹介绍,今年9月双方正式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推动中欧优质农产品更快捷、更便捷进入对方市场。

  • 中欧专家:双方经济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对中国市场发展充满信心

    11月27日,由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欧洲拉美地区语言节目中心与欧洲新闻台(Euronews)联合举办的《对话世界:后疫情时代中欧合作展望》主题研讨会节目通过线上视频方式成功举行。”  根据本次主题研讨会制作的《对话世界:后疫情时代中欧合作展望》节目将于近期在CGTN法语频道与欧洲新闻台进行多语种、全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 打造中哈经贸新增长点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困境,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应加大力度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对华出口。哈萨克斯坦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11亿美元,占全国零售贸易总额的9.4%;预计今年全年电商销售额有望达到22亿美元。

  • 热评丨进博会体现出中美之间不可分割的经贸关系

    在疫情笼罩、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背景下,第三届进博会的召开无疑为寒冬里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美国企业的参展热情十分高涨,一些著名企业在参展同时还将中国区总部落户上海,体现出中美之间不可分割的经贸关系。

  • 海外网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释放三重信号

    9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 欧盟中国商会负责人:中德欧领导人释放出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的坚定信号 给予在欧中资企业更大信心

    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周立红在布鲁塞尔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刚刚结束的中德欧领导人会晤是历史性的,具有深远意义。

  • 中美经贸会谈融洽顺畅

    8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从通话内容看,双方谈到了加强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等问题,尤其是提到“双方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协议落实。

  • 美工商界呼吁加强中美经贸合作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文指出,美国科技公司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包括苹果、英伟达、英特尔等科技企业销售额均高比例依赖中国市场。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撰文指出,疫情下中国成为美国企业的“避难所”,中国经济复苏帮助美国公司抵消美国国内销售严重下滑的损失。

  • 调查显示:大多数美企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11日发布2020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称,大多数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会长彭捷宁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会员企业普遍表示,在中国生产是为了中国市场。

  • 报告显示中国在美投资助力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中国总商会12日发布的《2020年在美中资企业商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成员企业在美投资超过1230亿美元,有助于美国本土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