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桢是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在谈家桢的百岁人生中,一次又一次无悔地选择,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生接续奋斗,破译生命的密码 。
学科初创 战火中日夜兼程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延年益寿,天下太平 ,谈家桢亲笔题写的这十六个字,至今仍矗立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楼前,这是他选择遗传学研究的一生追求。
谈家桢生于1909年,那时,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正饱受列强欺凌,被斥为“东亚病夫”。1934年,立志投身生命科学研究的谈家桢,进入美国摩尔根实验室进行博士深造,期间他发表论文10多篇,年仅28岁就已经在世界遗传学届崭露头角。
博士毕业后,面对导师的挽留,谈家桢毅然选择返回祖国,成为浙江大学生物系的一名教授。在抗日战争中,他仍在争分夺秒开展学科建设,在随大学西迁的路上,边走边教学。
祠堂的微光 点亮着未来
在湄潭祠堂“实验室”里,谈家桢带领学生发现了瓢虫鞘翅色斑变异的镶嵌显性遗传现象。
首次提出镶嵌显性遗传,填补了人们对遗传规律另一新的认知,至今仍被列为教科书的经典内容。而这样创新性研究成果,竟是在连件像样实验器材都没有的情况下完成的。
贵州湄潭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 馆长阴利君: 做实验没有器材怎么办呢,他们用竹管来代替导管,把瓦盆作为蒸发皿,挖地窖来做为冰箱。
战火纷飞中,谈家桢选择了对知识的坚持,当年祠堂半夜里那缕微弱的灯光,点亮了未来的中国生物领域,走出了多位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终生之计 在于树人
怀着对遗传学的深厚感情,谈家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院,他一心要使中国的遗传学走在世界前列,他的执着追求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选择。
著名的遗传学家金力的一次重大选择,就源于谈家桢。1994年,金力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已经86岁高龄的谈家桢坐着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机找到他,真诚地邀请他回国为遗传学科发展做贡献。
金力最终全职回到复旦大学,成为遗传学的学科带头人。
为了我国遗传学发展,谈家桢还不顾高龄,远访北美、欧洲各国,邀请知名科学家来华讲学,并推荐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去国外访问、进修和合作研究。
在为复旦大学百年校庆致海内外校友的信中,谈家桢写道:“吾平生无所追求,终生之计,在于树人”。
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 谈先生在学生培养上面是不遗余力的,他是从学科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的需求角度来选择应该做什么,我们究竟怎么布局,希望学生能够超过他们。
心系家国 破译"生命密码"
步入90高龄后,谈家桢仍敏锐地注视着国内外遗传学界的动态,他对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严重外流表示担忧。在他的呼吁之下,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成立 ,这项研究得以大踏步前进、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而今,接力棒传到金力手中,他正带领团队进行人类表型组研究,通过人类宏观表型与分子表型间的关系,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精准医学提供可能。
端午之际,我们一起追思那些把爱国精神变成报国行动,怀着“赤子之心”为国家和民族的辉煌无悔奉献的人们。战火纷飞中,谈家桢选择了对知识的坚持,当年祠堂半夜那缕微弱的灯光,点亮了未来的中国生物领域,走出了多位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