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学彦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烜
夜幕降临,许昌市科技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谁能想到,地面上五颜六色,会吸水、能透气、耐磨损的环保型步砖,竟然全是建筑垃圾制成。
“不一样”的科技广场,是许昌市建设“无废城市”、构筑绿色生态家园的一个缩影。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公布了11个“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名单,许昌名列其中,成为河南省唯一入围的城市。
入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对许昌意味着什么?“垃圾围城”的难题,许昌如何破解?
重生之旅——建筑垃圾变身上亿块环保砖
6月19日一大早,10余辆满载建筑垃圾的清运车,驶进了位于许昌城西的许昌金科公司再生建材生产基地。这些垃圾来自魏都区的一处建筑工地。
按一下按钮,履带可移动破碎筛分机伸出4条长长的“手臂”,源源不断地将建筑垃圾“吃”进肚子里。在它“铁胃”的作用下,两三分钟后,随着传输带转动,四种大小均匀、规格为2毫米至30毫米的细小骨粒从出口处“变”了出来。
建筑垃圾粉碎成可再生骨料后,通过配料、搅拌、配型、烧制等一系列环节,形成了型号不同、规格各异的步砖和墙体砖,且制作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水与烟雾。
“加大科技投入,让企业开拓了市场蓝海,实现了做大做强。”金科公司总经理李福安喜滋滋地掰着指头算收支账。几年来,他们累计投资1.6亿元,引进技术设备,建设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生产线,自主完成了40多项再生产品技术攻关;如今,建筑垃圾可再生利用产品有八大类50多种,年产值近3亿元,成为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许昌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在摸索中一点点完善、成熟起来的。”许昌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主任董刚说,和其他城市一样,许昌市也曾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一方面全市城镇化率以每年约两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建筑垃圾则以每年7%以上的速度增长。为了处理建筑垃圾,最初采用填埋和露天堆放的传统方法,既损害城市形象,也影响了市民的居住和出行环境。
改变,迫在眉睫。许昌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机制体制,以市场化运作和特许经营的方法,寻求解决建筑垃圾围城的治本之策。
2008年,许昌市通过对市区建筑垃圾清运特许经营公开招标,将建筑垃圾清运、无害化处理工作推向市场,打造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许昌模式”:城市管理部门不需要支付一分钱费用,较好地解决了建筑垃圾私拉乱运、围城堆放、无序管理等难题,监管之手却并未放松;中标企业金科公司吃下“定心丸”,舍得在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主动地探索以科技手段绿色处置建筑垃圾的方式方法。
目前,许昌市每年处理、再利用建筑垃圾450多万吨,建筑垃圾利用率达95%,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巡视员杨铁生在调研许昌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后说:“许昌地处中原腹地,但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理念超前,效果明显,他们的路子值得学习和借鉴。”将建筑垃圾“吃干榨净”的“许昌模式”,吸引了北京、广州、武汉等60多个城市考察团参观学习。
美丽蝶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6月17日,不到早上5时,许昌市区建安大道纺织厂家属院的保洁员宋爱军就上岗了。他穿着环卫黄马甲,将家属院每个单元楼门口的垃圾箱清理干净,再用环卫车拉到建安大道垃圾中转站,分类倒进垃圾集装箱内。
6时30分,许昌市环卫处清运公司司机庞志刚开着清运车,将装好的垃圾集装箱运往10公里外的许昌市旺田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
许昌市环卫处清运公司负责人訾国广介绍:“我们每天到市区52座中转站清运垃圾600多吨,做到垃圾随产随清,保证无积存。”
上午8时,在许昌市旺田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筛选车间班长庞建明带领着7名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是一个庞大的垃圾处理车间,巨大的吊机吊起成堆的垃圾,放进垃圾分拣罐的进料口,经过机器分拣筛选,筛下物被专用车辆运送到堆肥场,筛上物被专用车辆运送到热电公司用作发电燃料。
一袋生活垃圾,产生于居民家中,经过环卫收集、转运、分拣等环节,最后,或运入堆肥场成为肥料,或通过垃圾焚烧转化为电能。目前,许昌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以前,市区的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高温堆肥和卫生填埋来处理,存在诸多弊端。如今,我们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扮靓家园。”许昌市环卫处主任申晓明说。
在许昌市近郊的庞庄社区,占地150亩的香山公园是市民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这座景色优美的山地公园,原本是一座“垃圾山”,经过历时5年的改造,如今成了绿意浓浓的大公园,新增绿化面积50000多平方米。
香山公园按照园林景观标准建设,水系景观、道路广场、游园小径采用了再生混凝土、再生透水砖、再生仿石材等再生产品,既解决了生态问题,又丰富了地形地貌,同时大大缩减了建造成本。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在许昌,像抓经济一样抓绿色发展,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在香山公园山下,是许昌市投资逾20亿元谋划建设的许昌市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园。这是一个以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涵盖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医疗及危险废弃物处理、电子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等功能的综合性垃圾处置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回收、分拣、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完整产业链条,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如今,许昌市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供热发电双运行,最大供热能力达150吨/小时,既为西部城区的稳定供热提供有力保障,又为“无废城市”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模式”
从3年前入围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到今年入选全国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家园上,许昌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许昌市成立了由以市委书记胡五岳任组长,市长史根治任常务副组长,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参加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统筹推进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着眼补短板、促提升,许昌市将构建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开展绿色设计、污染控制等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危险废物收集服务、区域集中利用处置服务等管理机制。
结合本地特色,许昌市重点构建“再生金属加工向装备制造”产业链,形成相互衔接、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循环型制造体系;围绕“电力装备制造向清洁能源生产”和“环保装备制造向环境治理服务融合发展”两条主线,延长补齐节能环保产业链;打造“特色煤化工—能源—新材料”循环产业链,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实现“无废”转型;巩固提升“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再生建筑材料”循环产业链,打造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标杆城市。
同时,许昌市还将推动固体废物行政管理、治理服务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实现制造业与环境治理服务业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业废物回收及综合利用、农村环境治理协同发展的三产融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无废城市”的建设,将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
“无废城市”的建设,更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参与。
近年来,许昌市组织开展了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初步构建起全民参与和监督固废管理的社会格局,今后将进一步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引导公众成为“无废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提高群众对环境改善的获得感,真正把许昌建设成为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之城”。
市委书记胡五岳表示,许昌将进一步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探索建立迈向“无废城市”的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模式”,为2021年后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开探索路径、打造样板!
名词解释
什么是“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介绍,在筛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时,一是考虑国家战略布局,在国家战略规划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带动能力较强的城市;二是综合考虑东中西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及产业特点,优先选取开展过或正在开展各类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试点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城市。最终,深圳、三亚、许昌等11个城市入选。
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生产再生建材,用于城市建设,减少城市建设对于采砂、采石的需求。 中建八局二公司项目负责人 周承亮:普通混凝土大约500块钱每立方米,再生混凝土大概450块钱每立方米,每立方米差了50块钱。
(记者 阮煜琳)“无废小区”“无废工厂”“无废学校”“无废公园”……重庆、绍兴、深圳等中国首批“无废”试点城市正在全方位打造“无废”城市。据报,目前重庆市九龙坡区已完成12个“无废学校”、4个“无废工厂”、23个“无废小区”、5个“无废公园”、6个“无废饭店”、8个“无废机关”等62个“无废细胞”的创建验收评估。
记者21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创新正持续发力,能源环保、城市发展等区域发展重点领域受到关注。总体上,上半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1527项,成交额89.4亿元,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等领域。
近几年,相关部门已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试点工作,为开展综合性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方案提出,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试点城市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
“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方案提出,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试点城市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
清华大学教授李金惠告诉记者,日本、欧盟、新加坡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可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供借鉴经验。“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也开展了一系列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试点工作,为开展综合性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