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技术革新加快、观众群体变化的时代,高雅艺术想要更加亲近观众,剧院应该怎么做?日前,由国家大剧院发起举办了首届世界剧院北京论坛,来自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等近90家艺术机构的200余位代表,以“交流合作、共享共赢”为主题,探讨了艺术教育与观众培养等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了剧院。国家大剧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45岁以下的中青年观众占到观众人数的69%,其中学生群体占14.3%,90后、00后已经逐步成为主力观众。
为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不少剧院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创作,使老剧目焕发新生机,让年轻人看得懂、爱得上。在论坛上,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亚历山大·佩雷拉介绍,他们致力于打造儿童歌剧,将传统剧目由3.5小时缩减为1小时,这样的时长更适合孩子观赏。
如何对年轻观众进行艺术启蒙?教育、普及活动必不可少。斯卡拉歌剧院从5到6岁的孩子抓起,配备完备的基础器乐设施,提供系统的音乐教育。国家大剧院则从2007年起就持续开展公益性艺术普及活动,构建了覆盖小学、中学、大学的艺术普及全链条。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介绍,国家大剧院成立至今的10多年间,累计有800多家演出剧团、30多万人次艺术家登上该院的舞台,每年有近百万人次观众。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直播手段推动艺术传播在全球范围已成趋势,在高雅艺术领域,数字化创新和应用仍在不断探索。
欧洲许多剧院都利用互联网为观众揭开歌剧的神秘面纱。欧洲歌剧联盟总经理奥德丽·容格斯介绍,2017年10月,欧洲歌剧联盟开发了在线工具Operavision歌剧愿景。从采访演员到服装设计、后台视图,从文章摘要到深层知识,歌剧愿景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推广每一场演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要和兴趣,文字简单易懂,还配有照片、音视频和游戏模块。
如何利用网络让演出变得“可获得”“易获得”?在我国,剧院正从实体场所延伸到各个平台,演出被搬到了网上剧院、移动剧院、全媒体剧院。如今观众在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国家大剧院古典移动客户端上不仅可以了解最新演出资讯,更能获得大量数字化艺术资源服务,包括世界各地艺术动态、高清在线直播等。今年5月,国家大剧院在北京首都电影院直播了原创民族舞剧《天路》,这是国家大剧院首次采用4K+5G技术在影院对舞剧进行现场直播,370多万观众通过线上平台观看了表演。
不仅如此,不少剧院还利用数据指导经营管理活动,借助数字技术开展精准的市场营销。西班牙马德里皇家歌剧院使用数据分析观众的年龄圈层,建立过去20年间观众档案的数据库,并以此研判观众的背景、爱好和消费习惯,提升服务质量,帮助该院实现了92%的上座率。
许多观众可能以前没有进过剧院、没有听过音乐会,但是线上直播给他们带来了走近艺术、感受艺术的机会。从线下到线上,通过接地气的传播方式,高雅艺术不再被搁置在殿堂上,而是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中,甚至还实现了线上反哺线下,形成良性循环,让文化的温度辐射到越来越多人。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4日 12 版)
新华社上海6月2日电题:多彩艺术留下闪光记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亮点扫描 翻翻“节目单”,《追梦云天》《河西村的故事》《马向阳下乡记》等现实题材剧目让观众亲切又惊喜。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市场票房还是观众口碑,都证明高雅艺术并非曲高和寡,而是能又叫座又叫好。无论是观众口碑还是市场票房,高雅艺术的表现都足够亮眼,并推动了演出市场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