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沿习之路|西线·闽宁镇:戈壁滩上托起“闽宁情”

2019年07月10日10:02  来源:中原网

5034

贺兰山东麓的永宁县闽宁镇,距银川50多公里,距福州2300多公里。作为闻名全国的“东西部合作示范镇”“宁夏扶贫小镇”,虽然正逢在盛夏时节,但是依然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几乎每天都有一波接一波的客人前来参观考察。

今日的闽宁镇也的确令人刮目相看: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百姓富裕,走在街上,红砖赤瓦、燕尾山墙的建筑,犹如走进了闽南小镇,别具特色。可谁会想到它曾经的样子:天上没飞鸟、地下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

这主要得益于“闽宁扶贫协作”。1996年5月,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亲自命名“闽宁村”,开启了“塞上江南”之镇的新篇章。一场持续20多年的闽宁协作也由此展开。

23年来,闽宁村早已升格为闽宁镇,曾经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闽宁镇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闽宁模式”已成为全国东西扶贫协作的典范,也为全国扶贫攻坚闯出了一条新路。

闽宁镇街景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宁镇调研时指出:“闽宁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7月5日,“沿习之路——我和我的祖国”国家极点寻访西线采访团队走访了地处银川市永宁县西部的闽宁镇,感受着这里发生的沧桑巨变。

闽宁镇

移民情:干沙滩上扎深根

盛夏的贺兰山东麓,绿树阴阴,凉风习习,一串串葡萄如珍珠般晶莹,爬满葡萄藤;一棵棵杨树犹如绿色卫士,为闽宁镇阻挡了风沙的侵袭。

葡萄园

在国道110两旁,23年前光秃秃的戈壁荒滩,如今风景秀美。车辆慢慢驶入闽宁镇,街道上车辆穿梭不止,一栋栋别具闽南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文化墙上的《闽宁赋》,记录了闽宁扶贫协作20余年间的大事记与成果经验。

在永宁县闽宁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闽宁镇扶贫协作展示馆。三楼会议室里,福宁村村民谢兴昌正给当地一家单位党员干部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课。64岁的谢兴昌,是第一批到闽宁镇的移民,在闽宁开发建设初期担任过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我的老家在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村民靠天吃饭,经常要靠政府救济才能解决温饱,乡亲们穷怕了。”谢兴昌说,为了改变世代看老天爷脸色吃饭的状况,1997年,他带着12位老乡,奔波400多公里,来到刚刚奠基的闽宁村。当听说福建和宁夏要共建闽宁村,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还发来了贺信时,这一消息令谢兴昌热血沸腾,便萌发了要在这个新建村庄闯一闯、试一试的想法。

从闽宁村返回老家的时候,谢兴昌在该村玉泉营农场掰了玉米、高粱各4穗,怀揣这些“样本”,信心十足地回到了村里。当着全村党员群众的面,谢兴昌将玉米、高粱搓下称了称,高粱1.8斤、玉米1.6斤,比老家的多出几倍,这个产量让乡亲们动了心。当年便有十户村民跟着他搬到了闽宁村,也成了闽宁镇的第一代拓荒者。

因为敢想敢干,谢兴昌被村民推选当上了原闽贺村村支书,带领村民在福建省派来的菌草专家和技术员指导下,搭温棚、种蘑菇、制菌种。1999年闽贺村搭了300多栋蘑菇棚,一棚收入七八千元,大家伙儿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来到闽宁村的第三年,我把土坯房换成砖瓦房,10年后砖瓦房换成平板房,现在平板房又建成了240平米的二层楼。”谢兴昌腼腆的笑容中流露出朴实。

葡萄园工作的农民

闽商情:奏响产业扶贫“交响曲”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自古以来,贺兰山东麓的平原地区便有“塞上江南”的美名,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

记者驱车行驶在贺兰山东麓省道,每隔数里就有一家葡萄酒庄园。原隆村村民杨成正在葡萄园里对葡萄藤进行修剪。

2012年,杨成一家四口搬到永宁县最大的生态移民村闽宁镇原隆村,并分得一进院落,还分了人均0.7亩地和每户0.7亩已栽培好的葡萄地,村里水、电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家门口就能就业。7年间,儿子女儿有了稳定工作,全家年收入十几万,去年还添置了台小轿车。用杨成的话说:“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美哩很。”

“老杨啊,这500亩葡萄树要定时浇水,做好引绑枝蔓。”正说着,杨成的老板贺兰神国际葡萄酒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启走了过来。作为闽商代表,陈德启把这片茫茫的戈壁滩当成了“第二故乡”。

2007年,福建晋江人陈德启借闽宁扶贫协作的东风来到宁夏,贺兰山下的戈壁滩深深地吸引了他。“我当年只用了15分钟,就决定买下这10万亩戈壁滩。”说起当初的决定,陈德启坚信这一步走对了。“这片戈壁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土壤中矿物质丰富、通透性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海拔适宜,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于是,陈德启第一个在这片戈壁滩上种葡萄、建酒庄。这片贺兰山下最大的葡萄园,繁忙时节可安置闽宁镇两三万村民就业。

“我当初来闽宁镇,就是积极响应闽宁协作号召,怀揣着让乡亲过上好日子的初心,立志扎根贺兰山下,带领大家伙儿脱贫致富。这份初心永远也不会变。”陈德启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闽宁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2万亩,已建成酒庄13家,葡萄酒年产量达2.6万吨,综合产值达9.3亿元。更带动了一批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拉动该产业移民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树莓

协作情:变“输血”为“造血”

在闽宁镇街道上行走,街角公园里花团锦簇。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配套齐全,乡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这里,俨然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

近些年,闽宁镇培育了种植、养殖、葡萄酒、劳务等一批特色产业,为当地群众打开一扇“致富门”,真正让乡民“拔穷根”、“换穷业”、“挪穷窝”,实现了“苦瘠甲天下”到“绿水青山”的完美蝶变。

闽宁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开发建设初期,也就是1997年时的500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2988元,增长了近26倍,由最初8000人的闽宁村发展壮大为如今6.6万人的闽宁镇。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下,闽宁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到2018年底,全镇5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建档立卡户脱贫退出1593户653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

“我们这儿不仅通水通电,还实施了路面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民生服务大厅服务群众,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设施很完善,跟城里一个样儿,俺们生活很幸福。”原隆村村民路建花自豪地说。

对未来5年闽宁镇的发展愿景,闽宁镇镇长王勇强满怀信心地说:“闽宁镇要在闽宁协作的平台上,在中央、区市县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关心关注下,成为东西协作的示范镇、宁夏移民脱贫致富的示范镇、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示范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示范镇,还要将闽宁镇打造成为2020年引领全区小城镇发展的标杆,使得东西扶贫协作的佳话一直传下去。”

文章关键词:沿习之路 西线 闽宁镇 戈壁滩 闽宁情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