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不仅产量增加了30%,而且品质也大幅提升,带动每斤价格翻了一番。”谈起今年春茶的收益,村民江道夫眉开眼笑,“其秘决是,在惠民公司指导下,喷洒了蛋白硒营养液,实现了物以‘硒’为贵!”
感受科技威力的不仅仅江道夫一人,无人机喷施农药、农业监控物联网、自动化滴灌系统……日前,记者在福建省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走访中发现,这个扼守闽赣要道的小山村俨然成了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成果展示场。
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关键在于科技进步,而广大农村处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末梢”,更是被认为“最弱的一环”。光泽县如何推动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集聚到农业农村一线和脱贫攻坚主战场,探索新时代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对其他欠发达地区又有哪些启示?
一问:乡村产业振兴如何找准发展支点?
近日,记者在山头村与10多名村干部、村民进行了座谈。“近几年来,因乡村产业不稳,全村大量村民流失,导致农田抛荒、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山头村第一书记龚启程说。
不甘受困于此,山头村人几经探索。前年,村里引进一名外地客商,流转了460亩土地,打算发展特色农业。然而,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计划最终流产;村民还曾抱团发展苗木产业,结果栽种的紫薇,“从80元一株跌到了18元一株,亏了一大笔钱”。
山头村遇到的问题,也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命题。“传统的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普遍存在‘孤岛’现象、科技水平低,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需要。”光泽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余洲说,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科技型产业,涉及品种、土肥、植保、加工、贮运等跨学科领域,这就要求经营主体往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为此,光泽县一方面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闽江源头、武夷腹地的优质生态资源条件,培育区域特色的生态食品产业,作为产业兴旺工作的落脚点;另一方面,探索由分变统的“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构建与现阶段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相适应的土地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7年年底,我们探索‘五方’共建、股权合作的形式,组建了福建绿兴惠民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单家独户种田的模式变成了集约化股份种田的模式。”龚启程说。以惠民公司为依托,农户将承包地流转给公司,公司集中了1000多亩断面田经营权,想种田的农户到公司承包土地,获取种田收益。这样,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得以确立,新型经营主体应运而生。
二问:贫瘠的农村如何注入科技原动力?
示范使用无人机喷施农药,加快建设覆盖村域的自动化滴灌系统;计划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对千亩稻田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统一种植紫云英绿肥改良地力……在福建省农科院方少忠等专家的指导下,高科技武装的小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现代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等特征,单家独户存在难以实现技术积累和引向深入的瓶颈;当前中央及省市支农惠农资金实行部门化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农村产业振兴中最关键的资金投入难题如何破解?
“惠民公司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按股权比例分享收益。”龚启程说,其股份构成是:控股公司江西贵溪大三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入1000万元占50%,县、镇两级政府通过国有企业资金入股占20%、10%,山头村和江西省西排村以村内路、坝、沟、渠等基础设施折算入股,各占10%。
其中,国有持股正是光泽“三变”改革的“神来之笔”——将原先各级下拔的公益惠农资金,由“无偿拨款扶持”转化为“项目投资扶持”。“这种‘拨改投’形式,改变原先财政资金‘撒胡椒面’的形式,既放大了政府杠杆撬动效应,又起到了信用背书作用。同时政府不参与实体具体经营管理,不与民争利。”光泽县县长赵大建说。
贫瘠的农村由此导入了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由公司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完成了农业生产流程的再造,并把标准化农业生产理念带到了千家万户。”大三元集团董事长吴世军说,目前,山头村正以开发生态富硒稻项目为主题,带动其他富硒农产品生产为特色,走上绿色、保健、高端农产品供给道路。
三问:如何跳出“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引进“订单化”生产模式,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3年,由其收购优质大米100万斤;拓宽“定制农业”“微商定制”等渠道,与上海、福州等地优质客户对接,避免因中间环节过多导致流通效率低下、销售成本高的弊端……借助大三元集团的渠道、市场优势,新生的惠民公司初战告捷。
事实上,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与信息不对称等,现阶段农户大部分为原始生产所得,较难享受到企业在加工、流通环节的终端收益和利润再分配。光泽“三变”如何破题?
“在公司顶层设计上,政府通过股东角色发挥监督、引导等作用,确保以集体与村民双增收、产业与治理双增效为出发点的乡村振兴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方向,推动企业制定向农民增收倾斜的保障和分配机制。”赵大建说,如采取金融保险兜底产量、保底收购兜底市场、农户资源兜底收益的“三兜底”模式;在公司打造生产、加工、流通等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中,农民作为股东不仅享有生产收益,还能享受产业化收益。
在山头村,全家都在外打工的熊建彬率先尝到了“三变”带来的甜头,他将家中闲置的6亩田入股到惠民公司,除了每年每亩有400元保底分红,还另有股份收益;种了一辈子田的童纪财将自己9亩多承包田全部入股公司,同时从公司承包了38亩田地种植富硒米,种子、技术、销路等由公司负责,亩产700公斤,产量提高了四成,价格高了1/3,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2220元。2018年,山头村实现流转土地1080亩,全部种优质稻和富硒稻,带动农民增收202万元,亩均增效1870元,人均增收133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多万元。产业兴旺之后,乡风也文明了,治理也有效了。
光泽县发展优质农业生态食品区域品牌步伐越来越快,“中国生态食品城”这面金字招牌名声在外。
据光泽县科技副县长张金山介绍,该县通过院县、校地合作,引导各类现代农业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光泽,建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福州大学等“综合性科技”专家库,融合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VR)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推动优质稻等系列生态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单优质稻项目,已种植10000亩,既得到市场认可,又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
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张家堡镇官场沟村一家农业企业里,一名工人将收获的花生装入分拣机(11月4日摄)。”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张家堡镇土营子村果农在果园里将采摘的苹果装箱(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
天津市北辰区、甘肃省华池县政府代表,探访团成员及当地新农人代表等参会,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担任主持。北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鞠振强,重点介绍了北辰对口帮扶华池县过程中,打造的扶贫产业协作生态。
天津市北辰区、甘肃省华池县政府代表,探访团成员及当地新农人代表等参会,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担任主持。北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鞠振强,重点介绍了北辰对口帮扶华池县过程中,打造的扶贫产业协作生态。
“稻蟹模式、稻虾模式是利用动物和植物和谐共生,达到稳粮增收的效果,这是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新技术。目前彭泽县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虾蟹产出地,2019年养殖小龙虾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6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底将达到16万亩以上。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这是8月13日拍摄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博峪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这是8月13日拍摄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博峪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如今,博峪村的旅游业日渐红火,博峪村也成了甘南州第一批小康村中的旅游专业村。
满载李子的无人驾驶“单轨列车”穿梭在田间,李子在加工车间经过自动化挑选完成装箱,被快速运往全国各地。仙桃李让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的村民当上了股东,享受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满载李子的无人驾驶“单轨列车”穿梭在田间,李子在加工车间经过自动化挑选完成装箱,被快速运往全国各地。仙桃李让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的村民当上了股东,享受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粮靠天,吃水靠挑。不只是郭连兵的雨鞋下岗,元古堆村的13个村民小组共447户1917人的雨鞋,跟着郭连兵的雨鞋一起下了岗。目前,已经建成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目前正在倾力打造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
四年前,鄢岗镇还是远近闻名的“北大荒”——土地荒、经济荒、人才荒、思想荒。现如今,再生稻、茭白、芡实等特色产业遍布全镇,“名誉村长”、成功人士纷纷返乡发展。昔日的“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未来鄢岗镇还要把“北大仓”变成“北大行”。
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目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与从需求侧扶贫不同,供给侧扶贫主要是帮助贫困人口发展生产,立足于“造血”,并通过发展产业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