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把初心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9年08月09日09:51  来源:农民日报

5034

  37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用所学知识,帮农民吃饱饭、吃好饭、富起来;

  37年来,他保持着一个习惯,一年间除了出差、开会,至少有200多天在田间地头,为庄稼做诊断,为群众做指导;

  37年来,他虽然做的是力所能及的事,但群众却是看到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他就是在农业科技一线默默无闻干了37年的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原局长、主任科员陈增喜。

  为农民服务一辈子

  1979年,陈增喜考上了信阳农专,1982年大学毕业后,陈增喜选择到桐柏县农业试验站当了一名技术员。刚安顿好后,他就忙着到各村去摸底。第一站到的是人均一亩多地的西洼村,那里由于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乱,亩产只有300多斤,年年口粮不足。

  “啥时间能种上好稻子?”当地农民急迫的心情,让陈增喜满脑子想的都是找良种。于是,他主动向领导要求外出取经,之后的21天他跑了6个省,带回来300多个水稻品系,抄写了几大本试验记录。

  然而,要想从300多个水稻品系中筛选出合适品种,不是一件容易事。陈增喜从早到晚泡在田里,那段时间他恨不得把一天当成几天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陈增喜终于找到了好稻种,亩产一下提高到700多斤,迅速推广到豫南地区,最多时面积达300万亩,增产超过6亿斤。“看到农民乐开了花,再苦再累也值了!”回想起过往,陈增喜说。

  1985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县里打算提拔他当乡长,他没去。“自己是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刚琢磨出来一点名堂,农民刚过上好日子,正是有盼头、有奔头的时候,我不能半途而废。”陈增喜说。

  之后,陈增喜被上级调到原南阳县(现宛城区)农技推广中心任副主任,1989年,又调至南阳县科委工作。如今,陈增喜也早已经从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了老人,从一线农业技术员变成了单位“一把手”,再到“退居二线”,他一年四季在地里穿梭的身影依然还在,他为农民服务的初心也从未改变。

  当农民的“主心骨”

  陈增喜深知,农业发展要不断引进新技术,而农业技术员扎根农村,才有用武之地。2005年之前,宛城区溧河乡袁老家村有近千亩桃园,因为品种差,桃子熟了,不耐储存,成堆成堆地烂掉,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果农心疼得直掉泪。怎么办?必须更新品种。

  种新树就要砍老树,阻力很大。陈增喜找到小组长袁清奇,劝他带头干。一开始袁清奇也不乐意,头摇得像拨浪鼓,后来,陈增喜就买书买资料,送到他家里,耐下心来说服他。等袁清奇有了兴趣,陈增喜又带他到山东菏泽看效果。一看人家的桃子结得又大又甜,果期长,卖相好,袁清奇的劲儿一下子上来了:要不先种两亩试试?陈增喜趁热打铁,帮他买回了新果苗,采用“一边倒”种植法,每亩从56棵一下子增加到200棵。

  接下来,陈增喜手把手教袁清奇修剪、施肥、授粉……换种第一年就挂了果,第二年就进入丰产期,亩产从过去的四五千斤一下子变成了万把斤,翻了一番。第三年不用再动员,他就把果园全换成了新品种。有了袁清奇做榜样,新品种推广开来,群众都尝到了甜头。

  农技服务不仅要扶上马,还得长期跟进,从平时养护、病虫害防治,一直到寻找销路,群众习惯把陈增喜当“主心骨”,一有问题就喊他。

  2008年3月的一天,果农袁延邦打来电话,有几棵树的花咋莫名其妙落了?陈增喜急忙赶到果园,发现是虫害。处理不好,就有绝收的可能,必须尽快打药。但打药时机不好把握,打早了,花就直接落了;打晚了,虫卵产到花蕊里,坐不住果。那几天,他白天黑夜守在桃园,随时观察,寻找最佳时机,背着喷雾器和果农一起与虫害抢时间,最终保住了一季的收成。

  群众把他当亲人

  农民需要什么,陈增喜就去研究什么。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艾产品也越来越紧俏。平常下乡,他留心研究野生艾草,筛选出5个适合种植的品种,并肯定只要能推广开来,群众一定受益。

  在高庙乡邰庄村扶贫期间,陈增喜帮助村民成立艾草合作社,无偿提供专利技术,一年多就见了效益,贫困户跟着脱了贫。之后,陈增喜一次次走访企业、拜访专家,牵头制定了26项艾草行业技术标准;三年十几次进京,促成南阳艾草列入国家中药材发展规划;全国艾草产业发展大会连续三年在南阳举行。现在,南阳有十几万农民从事艾草产业,产量占到全国80%以上。

  陈增喜常说,和农民打交道,服务好不好是本事,愿不愿意是态度,只有把根深深扎进土里,把身子实实在在扑下去,把心热乎乎掏出来,农民才会把你当朋友,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如今,陈增喜一进村里,就有村民围上来问长问短;一到饭点,热情的老乡就把他往家里拉。“谁都希望有个更大的舞台,而我的舞台在农村、在田间。”陈增喜说,“大学毕业时,校领导劝我留校,做老师的父亲也希望我子承父业,我想来想去,还是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学到的知识,让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风里来雨里去,一身土一身泥,陈增喜看起来像个老农民。“有人说我‘土’,但我偏偏喜欢这种‘土’。农民增收我增喜,浑身土气我乐意;为民服务不图钱,吃饭睡觉都香甜。”陈增喜说,“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仍愿意扎根农村,把初心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章关键词:陈增喜 农业技术员 主心骨 艾草 种植 亩产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陈增喜:用初心耕耘希望的田野

    依伏牛,襟汉水,在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南阳,有这样一位“三多”土局长,他国字脸,浓眉星目,37年来一心扑在田间地头,用科技守护着豫宛大地。陈增喜,原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河南省政协委员,他是农民心目中的守护者,是贫困户眼里的网红大叔。勤勉、内敛、踏实这些形容南阳人的标签,放在他身上,每一个词汇都妥妥帖帖恰如其分。

  • 陈增喜:把初心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陈增喜在以《把初心写在希望的田野上》题的报告中,深有感触地说“有信仰的人最坚定,懂奉献的人更快乐。”  在当天的报告会上,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孔留根,也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自身先进事迹等方面,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涵进行了生动诠释。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