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军近20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经历枪林弹雨,断过三根肋骨,至还有一块弹片留在头上。97岁的复员转业军人解建业的传奇故事。
从军近20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经历枪林弹雨,断过三根肋骨,至还有一块弹片留在头上。战争结束后,回到南阳老家支援农业建设,带领村民挖河渠,搞种植。8月9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方营村,97岁的复员转业军人解建业讲述了他传奇的一生。
战争时期,他出生入死屡获战功
“抗美援朝纪念勋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解建业老人拿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满了其珍藏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每一张荣誉证书、每一枚军功章,都镌刻着解建业的英雄事迹,是战火中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的荣耀。
1939年,17岁的解建业被国民党编入国民革命军第13军89师,曾三次在与日寇作战中立功。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29日,解建业在东北通辽带领全班起义,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被编入二纵,担任某部机枪连班长。
1946年,解建业参加四平保卫战,因为在战斗中的勇敢表现,解建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5月,我军在东北发动攻势,在怀德战役中,解建业为了掩护新战士身负重伤,头部、腰部被弹片击中,肋骨断了3根。伤好后,解建业被提升为机枪排排长。
目前,解建业的头部还残留了一块弹片,每到阴雨天都隐隐作痛,70多年前留在右肋处的伤疤还清晰显现着,碗口大的紫色疤痕是解建业出生入死留下来的。“天气热,我爸也不能剪平头,他说没头发遮盖,伤口那里疼。”解建业的儿媳妇赵国侠心疼地说。
平津战役中,解建业所在的突击队架起云梯强攻城墙。经过3天3夜的激战,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被攻下,但他的十几位战友却长眠在了海河两岸。
朝鲜战争爆发后,解建业又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朝鲜,解建业参加了三大战役:云山战役、清川江战役和横川战役。“清川江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次战斗,算是九死一生。那次部队伤亡很大,我们连的一个加强排有70多人,牺牲了50多名战友。眼瞅着那么多好兄弟倒下,再也见不着了,战斗结束后,我们哭了好半天,难受得饭都吃不下去。”解建业老人忆起往昔,解建业满含热泪。
战争年代,解建业身经百战陷阵勇当先,解建业右手的5根手指有3根已严重变形,这是常年扣机枪扳机的留下了后遗症,再加上在朝鲜战场又被冻伤过,这3根手指后来就再也伸不直了。
和平年代,他扎根农村支援农业生产
1958年,解建业响应党的号召,回到了河南南阳老家卧龙区王村乡方营村,他主动放弃了一月85元的工资,只领取伤残抚恤金,当起了农民,一心支援农业建设。
“没有战争了,农业就是第一战线。” 解建业说,“人民出钱让我们当兵,让我们当干部,我是共产党员,我少花了钱,人民群众就会少掏钱。”
回到村里以后,解建业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当解建业看到由于缺水,方营村的庄稼得不到及时灌溉时,他决心带领村民修建水渠。解建业每天都第一个起床到村口敲钟,集合完劳力后他和乡亲们一起挖土、挑土。方营村现任村支书高玉祥感慨道:“那时候农村生活十分艰苦,也没有车,乡民们都是用铁锨挖,用肩挑,这样一点一点地修通了村里15公里的干渠,将彭李坑水库的水引到了农田里。”
据高玉祥介绍,河渠挖通以后,方营村农田缺水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农作物实现了稻麦轮作,成了远近有名的“鱼米之乡”。
解建业任方营村村支书只有5年时间,“当时村里边划分的是生产小组,村里9组矛盾较多,工作总是上不去。解建业看到这个情况,就主动卸任了村支书,到9队做了生产队队长。”高玉祥说,解建业带领大伙苦干巧干,不到三年就改变了9队的落后面貌。
后来,回乡知识青年多了,解建业就辞去了队长职务,做回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说:“我文化程度不高,应该让有知识的年轻人带领大家过好日子!”
虽然卸任了村里的职务,解建业却始终关心着方营村的发展。高玉祥表示,这些年,村里召开的党员相关会议或活动,解建业几乎没有缺席过。在党员会上,解建业经常教育年轻党员都要向党看齐,向支部靠拢,在群众中起带头作用,不向国家伸手要任何东西,不要任何利益。
“现在国家越来越富强,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我这心里满意的很,有儿有女,活了90多了,还有啥不知足的?党叫干革命,我就拼命往前冲,从来没有熊过;党叫支援农村建设,我就回来当农民。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永远都不后悔!”解建业坚定的说。(郑佩敏)
时隔71年,解建业老人面对“打开天津大门”这面战旗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人民网北京7月11日电 “看到当年所在部队的官兵拿着‘打开天津大门’的立功战旗,97岁的解建业退役老英雄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就这样,浴血奋战近20年的解建业放弃了每月85元的工资,从国家干部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每年的固定收入只有24元的伤残抚恤金。虽然日子艰难,但让解建业欣慰的是,干渠修好后,村里实现了稻麦轮作,成了远近有名的鱼米之乡,这条干渠如今仍发挥着“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