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记,来家避避雨吧。”8月7日上午,睢阳区财政局驻冯桥镇曹庄村第一书记孙晓锋正在村里冒雨走访,村民李守金招呼道。
“驻村两年多了,不认识我的曹庄人很少。”孙晓锋自信满满地说,“原来的30多户贫困户,我闭着眼都能摸到他们家。”充满自信的背后,是孙晓锋艰辛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
迎接挑战勇担当
2017年4月,42岁的孙晓锋响应组织号召,被派驻到曹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政府采购办副主任到驻村第一书记,不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是职责使命的重新定位。
报到的第一天,从105国道通往村里约2公里的道路深深刺痛了孙晓锋的心,“大坑连着小坑,车底盘蹭得滋滋响,车过去后狼烟动地。”
为了尽快掌握村情民意,孙晓锋马不停蹄,迅速组织与党员、群众代表深入座谈。曹庄村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235亩,共618户2118人,有贫困户35户81人。基础设施薄弱只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经济发展单一、集体经济空白、教育条件落后、人均收入较低等一堆“疑难杂症”摆在了孙晓锋面前。
孙晓锋深入贫困户家里调查情况
当时的曹庄村村室只有4间房,不通网络,没有卫生间,生活十分不便。有人建议孙晓锋当“走读”干部,他连忙摆手,“驻村第一书记当然要住在村里,更要住进村民心里。”
不由分说,孙晓锋在村党支部书记破旧、拥挤的办公室里挤出一点空,架起床板住了下来。
扎根一线结硕果
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须先行。在睢阳区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428万元的美丽乡村项目很快落地曹庄村。
曾经困扰群众出行的村里村外2.7公里主干道,变成了6米宽的柏油马路,路两侧不仅修建了下水道,还栽上了绿化树、安装了路灯。一眼望去,黑色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宽阔平坦,白色和黄色的交通标线笔直地伸向远方,让人依稀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两年多来,孙晓锋扎根一线、忠诚履职,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他谋思路、想办法、托关系、跑项目,先后协调项目资金1600多万元,新修巷道3716米,在全区率先实现“户户通”。同时,新建标准化公厕3座、新打机井47眼、新装路灯157盏、购置垃圾收集桶700多个,47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及1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如今的曹庄村,道路宽阔平坦、街道洁净有序、绿化赏心悦目,一幅幅美观大方的墙绘不仅扮靓了村庄,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村民,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转变。今年年初,该村被评定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孙晓锋到脱贫户家里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调查
“以前哪敢想过生活环境有恁好啊!”村民王爱枝感慨地说,“现在无论下多大雨都不耽误出门,晚上也不摸瞎了,就连河边的垃圾都看不到了。”
强基固本促发展
“抓好党建是第一书记的职责使命,也是最大主业。”孙晓锋说,只有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驻村以来,孙晓锋始终把建强基层党组织这项任务作为“牛鼻子”来抓,从理论学习、组织活动、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三会一课”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巩固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脱贫,让老乡的腰包鼓起来是关键。孙晓锋通过多方协调,联系爱心企业,采取公司加农户模式,帮助孤寡孤独、“五保户”增收。通过实施到户增收和小额贷款项目等,使30余户特困群众连年稳定每年收益3000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7年10月17日,孙晓锋的儿子出生。而他为了协调实施贫困户“六改”工程,一直坚守在岗位,没能第一时间迎接儿子的出生,也未能照顾分娩的妻子,这件事成为他心中最大的歉疚。
最近,通过睢阳区财政局和孙晓锋的努力,曹庄村成功争取到400万元的联栋温室蔬菜大棚项目,预计10月份实施。
“产业振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个项目落地后,不仅可以让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也能为全村提供百十个就业岗位,最关键的是村集体经济有了着落,对全村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谈及曹庄村的未来,孙晓锋言语中透着兴奋,眼神中充满希望。(商丘日报记者 邵群峰)
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了近100公里,又缓缓在盘山路上前行了1个多小时,在被密林环绕的山洼子里,记者总算到达了目的地——辽宁省铁岭市莲花镇砚台村的砚台小学。扈志生和孙晓锋走在被积雪覆盖的山路上,孙晓锋穿着红色的棉服,蹦蹦跳跳,将清冷的山路点缀得格外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