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19日宣布,前一天试射一枚射程超过500公里的巡航导弹。
这次试射距离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不足3周。一名俄罗斯议员说,退约后这么短时间内试射原违禁导弹,显示美方早就打算废弃这一条约。
美国国防部发布简短新闻稿,说当地时间18日14时30分,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圣尼古拉斯岛试射一枚常规弹头陆基机动巡航导弹,飞行超过500公里,“准确击中”目标。
新闻稿说,这次试射所获技术数据和经验将用于今后中程导弹研发。
配发的视频显示,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从一个方形发射筒中升空。
五角大楼没有披露更多细节,包括导弹型号和目标所处位置。一名五角大楼发言人告诉路透社记者,这次试射使用MK-41型发射器,但测试的武器系统与部署在罗马尼亚的陆基“宙斯盾”系统不同。
美联社报道,这次试射的是美国海军现役“战斧”式巡航导弹的改型,属于《中导条约》所禁止的武器。
《中导条约》全称是《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由美国和苏联领导人1987年签署。条约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及发射装置。
美方今年2月声称俄方长期违约,从而暂停履约,同时启动为期6个月退约程序,8月2日正式退约。退约同一天,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宣布,将开始全面研发陆基常规中程导弹。美方暂停履约期间,美国媒体以一些美国国防官员为消息源披露,军方打算8月和11月分别试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射程分别为大约1000公里和3000至4000公里。
俄罗斯议会下院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尤里·什维特金19日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这次试射再次证实,美国一直违反《中导条约》,先前准备单方面退约。”
美国军备控制协会裁军问题专家金斯顿·里夫告诉路透社记者:“俄罗斯多年来一直指认陆基MK-41可用于发射‘战斧’导弹,违反条约。即便这次是这一组合首次试射,俄方无疑会说这证实了他们的指认。”
俄罗斯方面说,美方称俄方违约,是在搞“宣传攻势”。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5日说,“美国用臆想的借口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撕毁军备控制领域的这一根本性条约,堪称以最严重的方式使世界局势更加复杂,给各方带来巨大危险。引发这一事态的责任完全在美方。”
“美国在《中导条约》失效后两周半内试射条约禁止的陆基导弹,完全是对国际社会的讽刺和嘲笑,”俄罗斯议会上院国防委员会委员弗朗茨·克林采维奇19日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我们将尽一切努力阻止美国就这类武器获取优势,但无意进入新的军备竞赛,可能以不对称方式应对。”(惠晓霜)(新华社专特稿)
近年来美国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特别是退出了俄美之间签署的多个有关军控的条约。 几个月来,俄方多次呼吁就《开放天空条约》举行平等对话,但美方似乎是“退意已决”,始终没有予以积极回应。
近年来美国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特别是退出了俄美之间签署的多个有关军控的条约。 几个月来,俄方多次呼吁就《开放天空条约》举行平等对话,但美方似乎是“退意已决”,始终没有予以积极回应。
美国政府22日宣布,自美国通报退出《开放天空条约》决定已过去6个月,美国现在不再是该条约的成员国。 本月12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强调,俄方要求其他缔约国家承诺,在美国退出条约后,俄罗斯仍将被允许在美国驻欧洲基地上空飞行。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6日报道,俄总统普京当天发表声明,提出一系列有助于在《中导条约》失效后,缓解欧洲地区紧张局势的补充措施,呼吁有关各国寻求在亚太地区维持稳定、防止导弹危机的方案。
伊朗外交部10月18日发表声明,宣布联合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即日起无条件自动终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接受环球资讯广播专访时表示,这意味着联合国成员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明显否定,美国已经陷入孤立。
当地时间10月9日,美国代表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一般性辩论中,再次就新冠肺炎疫情诋毁中国并妄称,俄罗斯和中国不断发展核力量,国际和平与安全因此受到严重威胁。
拉夫罗夫还表示,美国并不想与俄罗斯达成互不干涉协议,因为美国一直在干预俄罗斯的局势。拉夫罗夫指出,美国试图在叙利亚北部建立具有伪国家性质的库尔德自治政府,并试图劝说土耳其不要反对。
9月24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答记者问。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加强沟通了解,管控风险分歧,在合作问题上展现善意、言行一致,共同努力推动两国两军关系稳定发展。
” 近年来,在伊朗核问题和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等国际热点问题上,中欧开展了密切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有力作用。今年7月,德国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多次表示要引领欧盟与中国多对话、多合作。
许多美国人笃信的《圣经》说:“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等一小撮造谣抹黑无底线、为政荒谬无下限、搞乱世界无极限的“三无”政客们,对这样的箴言却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