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新时代·边疆行】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三代人聊变化

2019年08月22日19: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5034

  中新网山南8月21日电 题: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三代人聊变化

  记者 李雨昕

  1959年,索朗多杰13岁,住在克松庄园,和父母一样是个农奴。

  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索朗多杰说,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放牧,干活干到天黑,农奴主给的工钱只能折合半斤糌粑,全家吃不饱,生病更是没人管。那时候,一名农奴的价格折抵18斤粮食,人和牲畜并无分别。

  “解放军解放了我的家乡。”索朗多杰说,“后来,我们家才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头牛。”

  索朗多杰所在的克松社区曾是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庄园之一。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克松村成为西藏第一个实行民主改革的村庄,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02年,克松村民委员会更名为克松居民委员会,隶属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作为经历和见证了西藏新旧两个时代的索朗多杰,他感叹如今的生活太幸福。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索朗多杰给记者娓娓道来这些年的生活变化——从一开始分到三亩地,到现在有九亩地;从食不果腹,到如今生活无忧……谈到自己的家人,索朗多杰高兴地指着墙上的照片:“这是我孙女,这是我女儿去北京的合照,这是我们老两口和亲戚去天安门的合照,我们去过好几个地方旅游,北京、上海都去了。”

  作为克松社区的致富带头人,达瓦可谓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让自己成为社区里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

  1984年,克松社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提高耕种效率,达瓦在1986年贷款3000元购买了手扶拖拉机。农闲时,他就通过运输建材赚钱,两年内还上了所有贷款。

  改革开放以后,克松社区的人们基本结束了主要靠种地卖粮的谋生方式,经济来源变得多元化,跑客运、跑货运、出去务工的人逐年增多。

  达瓦对记者说,他这些年通过跑货运、开餐馆,又买了出租车跑客运,收入逐渐增加,日子越过越好。2014年,达瓦盖起了两层钢筋水泥楼房,现在又帮着社区搞文化建设,不仅带动着大家致富,也让乡亲们的精神生活更富足。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大19735.5元,是1978年的98.7倍。2017年,所有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摘帽。如今的克松,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昏暗的酥油灯变成了明亮的电灯,宽带网络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克松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也蓬勃开展。2011年,克松居委会农民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控诉旧西藏黑暗统治的话剧《农奴泪》,真实再现了民主改革前克松庄园农奴受剥削压迫的真实故事。克松社区党委书记边巴次仁说,这部话剧就是为了让观众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说到现如今的克松社区,“90后”的德吉白珍说,和小时候相比,如今克松社区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她初高中在山南市就读,在拉萨的职校读了大专,201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

  虽然克松社区不像大城市那般繁华,但她仍然选择回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改善家乡生活水平。“我们的日常生活娱乐也很丰富,可以打台球、做瑜伽、打篮球,社区还有跑步机。”

  六十年沧桑巨变。克松的变化也是西藏发展历程的缩影。边巴次仁说,未来,克松还想打造红色旅游,继续发展第三产业,让民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完)

文章关键词:民主改革 1986年 西藏发展 1959年 90后 农奴泪 话剧 货运 农奴主 合照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系在糌粑口袋上的深情——西藏昔日“乞丐村”的脱贫路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哈鲁岗村只有24户,民主改革中,政府把附近的20多户乞丐和无家可归人员安置在这里,“乞丐村”之名由此而来。刚从糌粑合作社值班回来的多吉欧珠,还没来得及换下沾满糌粑粉的外套,就迫不及待地带记者去二楼客厅参观。

  • 西藏民主改革61年:医疗卫生事业壮大

    短短61年,西藏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壮大,人民群众在健康领域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因为缺医少药,疾病肆虐,天花、霍乱、伤寒等疾病流行,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高居不下,人均寿命只有35.5岁。

  • 网评:民主改革61年 幸福生活画卷在西藏绘就

      61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进行了平叛和民主改革,开启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社会变革。61年来,西藏人民当家

  • 西藏各地纪念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1周年

    (记者袁泉、徐驭尧)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1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网上展馆面向广大网友开放。在那曲,全市干部群众代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隆重纪念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1周年。

  • 今天,雪域高原唱响《我的祖国》

    天翻地覆慨而慷,人间正道是沧桑。61年前,民主改革的光芒照亮西藏高原,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西藏和自己命运的主人。61年来,雪域高原奏响了人类发展进步的壮丽凯歌,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 制度飞跃带来西藏跨越式发展

    制度的历史性飞跃是雪域高原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西藏的发展进步与和谐繁荣。

  • “今天的生活,就像梦里梦到那样甜”——写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1周年之际

    新华社拉萨3月27日电题:“今天的生活,就像梦里梦到那样甜”——写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1周年之际 从制度的变革到发展的跨越,61年的历史雄辩地说明:正是有了民主改革,才有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迁,才有了西藏与时俱进的发展,才有了西藏各族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才有了西藏各族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

  • 奋力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1周年,也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11周年。西藏61年的伟大跨越,深刻表明民主改革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愿望,契合西藏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 奋力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

    西藏61年的伟大跨越,深刻表明民主改革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愿望,契合西藏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历史的必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传承民主改革的伟大精神,激扬坚不可摧的奋进力量,团结一心建设美丽幸福西藏,西藏各族人民必定能创造新的历史,书写新的未来。

  • 【地评线】雪域时评:民主改革61年 幸福路上再前行

    英国作家埃德蒙·坎德勒在其记述英军侵略西藏战争的《拉萨真面目》一书中,从目击者的角度,这样描述他看到的旧西藏时期的拉萨和藏族普通人民的生活情状:“这座城市脏得无法形容,没有下水道,路面也没有铺砌石块。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解放。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