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经济日报:“六稳”政策显效 抗压能力增强

2019年08月23日10:26  来源:经济日报

5034

  美国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引发全球市场动荡,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6.3%的GDP增速依然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各项主要指标数据充分证明,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2018年7月底,中央在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背景下,做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重大经济政策部署。做好“六稳”是确保我国宏观经济行稳致远的法宝,也是我国在中美经贸摩擦中取得主动的经济政策保障。今年以来,以“六稳”为导向,我国在相关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助推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不断显效,为中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国务院成立了包括20多个部委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多措并举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今年1月至7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6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79%。8月19日,“部分省份稳就业工作座谈会”召开,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就业政策措施,要求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艰巨性和形势的复杂性,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金融形势总体向好。在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我国不断推进扩大金融开放。11条措施相继实施,开放让金融业更具竞争力。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举措则助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投资平稳增长。各地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科技创新、新兴消费等领域的投入。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1月至7月,制造业投资增长3.3%,比1月至6月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小幅加快。

  ——外贸发展保持稳中提质态势。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发布,各地区各部门狠抓政策落实,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广大企业迎难而上,内生动力不断增强。7月进出口值创今年单月新高,推动规模稳步扩大。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实际使用外资持续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均保持较高增速,东中西部地区、自贸试验区普遍增长,主要投资来源地投资增速不减。1月至7月,中国吸收外资数量逆势上涨,关于“企业大规模外迁”的谣言不攻自破。

  尽管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全球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表现最好、潜力最大、韧性最足的经济体之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早已今非昔比,具有了发展的深厚积淀。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近14亿人口、近9亿劳动力、1亿多户市场主体……巨大的市场规模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不断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极。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高,政策工具多、空间足。此外,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力越来越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正在快速集聚。

  尤为重要的是,面对外部诸多不确定性,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化被动为主动,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用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不断深入推进。

  展望下半年,从经济动力、活力和政策红利等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仍有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还将不断释放利好。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也有足够的能力,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把经济下行压力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确保经济运行持续健康平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予阳)

文章关键词:政策工具 经济运行 政策落实 经济政策 政策措施 六稳 就业工作 经贸摩擦 抗压 融资难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北京再推"政策包"扶持服务业发展 涉及91条普惠性产业政策

    在8月份北京推出“复工复产政策包”的基础上,市发改委昨天再次梳理91条政策工具,推出《北京市普惠性产业政策工具应用指南(第二批)》,聚焦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商务服务业、养老家政服务业等领域,让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加速“抵达”企业。

  • 前三季度保险业赔付9989亿元 为实体经济增加了风险抵御能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6日)上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和落实进展。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3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保险业赔付9989亿元,为实体经济增加了风险抵御能力。

  • 扩量保供 完善监管:央行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明明说,“精准导向要求进一步发挥结构性工具作用,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包括继续推进再贷款再贴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生效,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提高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

  • 经济日报:创新提升货币政策直达性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事实上,货币政策既可发挥总量政策功能,也可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引导作用,加强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有效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 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

    (记者徐佩玉)中国人民银行6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

  • 央行行长易纲: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持续复苏 全年有望正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较大冲击,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 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 "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开栏的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利率下行,创新推出了多项直达政策支持工具,为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 【地评线】“政策大礼包”为农民工就业创业开新局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高度关注农民工就业问题。意见指出,要坚持市场就业和政府促进相结合,稳定城镇常住农民工就业,确保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困难农民工及时得到救助。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就业大局稳定,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行之有效

    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行之有效。报告认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疏通,“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已得到充分体现。

  • 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支持”将更有力

    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上半年,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金融数据持续回暖。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