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70年河南农业“成绩单”优质小麦、花生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位

2019年08月29日07:3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5034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杨书贞实习生李培瑶

  波澜壮阔70年,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优质小麦、花生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畜牧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3.8万公里……

  8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晒出一组河南农业70年华丽丽的“成绩单”,细数河南农业70年的发展与变化,并就提高农民收入、守护农产品“舌尖安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粮食生产】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

  70年来的河南一直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河南实现了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跨越。坚持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解决了河南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每年调出约4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成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并驾齐驱。河南坚持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变“望天收”为“吨粮田”,颁布实施《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63万亩。开展“四水同治”,实施10大重点水利工程,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910万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小麦、玉米等多个品种培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

  我省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花生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畜牧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50家,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已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

  【农村人居】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3.12万公里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泥巴路”,到如今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3.12万公里,70年来,河南实现了农村面貌由贫穷落后向繁荣振兴的重大跨越。

  目前,全省85%的县市实行城乡一体化保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群众对村庄环境的满意度连续三年达到80%以上。

  农民朋友关注的“厕所革命”成效显著。2018年全省完成20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今年再完成30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在农村人居方面,我省按照“四美乡村”标准打造1000个示范村,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整体提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省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3.8万公里,农村公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路、泥路发展到1978年全省县乡公路不到2万公里,一直到今天,通车里程达到23.12万公里,今年年底前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客车。全省85%的村用上了自来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

  【农民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超过城镇居民

  70年来,河南实现了农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的重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超过城镇居民,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1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105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

  2.3:1。

  富起来的农民幸福感更强。数据显示,农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392元,1978年人均消费支出81.70元,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2.32台、空调94.28台、移动电话262.71部,农民生活逐步步入现代化。

  【返乡创业】130多万人“雁归巢”带动814万人就业

  有了梧桐树,吸引凤凰来。“河南老家”正成为返乡创业的“金字招牌”。

  70年来,河南实现了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向融合发展的重大跨越。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机制,全省已累计130多万熟悉市场需求、掌握生产技能、积累经营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814万人,促进了人才回归、技术回乡和资本回流,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打工效应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创业效应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要素。

  【食品安全】大河发问聚焦农产品“舌尖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会上,本报记者获得提问机会。针对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记者问到“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百姓吃得放心”?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表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级安全县13个,省级农业地方标准达到562项,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下一步,河南将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要组织制定省农业地方标准100项。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严把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抓源头管控,加大产地质量保护力度,推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分类管理。抓监测预警,开展例行监测、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农产品不合格问题。对一些达不到农产品安全标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该查处的要查处,该曝光的要曝光,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粮食产量

  增长了约8.3倍

  1949年 142.8亿斤

  2018年 1329.8亿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增长了约2.6倍

  1949年 171公斤

  2018年 609.7公斤

  制图扈森

文章关键词:成绩单 河南农业 优质小麦 种植面积 花生 农业发展 优质农产品 全省 舌尖安全 吨粮田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的脱贫智慧】扶贫先扶智!这份脱贫攻坚成绩单请查收

    在重庆盐井村,因病致贫的村民罗洪俸再也不用为孩子的上学问题发愁了,“学前班要交保育费,那个当时就免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女孩力洛因为家贫被妈妈劝说辍学打工,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终于重返校园 ……一个个鲜活温暖的故事背后,教育扶贫激发了贫困家庭的奋斗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 【中国的脱贫智慧】扶贫先扶智!这份脱贫攻坚成绩单请查收

    在重庆盐井村,因病致贫的村民罗洪俸再也不用为孩子的上学问题发愁了,“学前班要交保育费,那个当时就免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女孩力洛因为家贫被妈妈劝说辍学打工,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终于重返校园 ……一个个鲜活温暖的故事背后,教育扶贫激发了贫困家庭的奋斗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 国际残疾人日|一个也不能少!这张助残脱贫成绩单,很暖心!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我国“十三五”残疾人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残疾人数逐年减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逐步完善,残疾人就业帮扶迈出坚实步伐......一张张助残脱贫成绩单显示我国8500万残疾人正在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广大残疾人必将最终战胜贫困,步入全面小康,与全国人民一道开启新生活的起点。

  • 超567万人次乘坐!这三条高铁线亮出开通一年“成绩单”

    大象新闻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王琳 萌友 赵晶晶 赵钰佩 闫波 许伟  记者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2月1日,郑阜高铁、郑渝高铁郑襄段、京港高铁商合段开通一周年,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累计发送旅客567.39万人,其中郑渝高铁郑襄段累计发送旅客295.4万人、郑阜高铁271.32万人、京港高铁商合段0.66万人。

  • 全部及格!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成绩单来了

    今天(27号),中国社科院、国家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了第十二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 庄贵阳:疫情的发生,对气候变化减排有一个短时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它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应该是没有改变的。

  • 振!奋!人!心!35个挂牌督战贫困县已脱贫摘帽

    11月20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布融水苗族自治县等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52个挂牌督战贫困县已有云南、新疆、宁夏、四川、广西等5个省区共35个贫困县市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 全面依法治国的这份成绩单,掂掂它有多重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和督察,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全面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完善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发展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和人民调解员队伍,法律服务执业规范和执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

  • 河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会议表彰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我省交出亮眼“成绩单”。 我省此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的全国文明城市有:焦作市、漯河市、南阳市、信阳市、商丘市、林州市、新安县、平舆县、柘城县、汝州市、兰考县、新县。

  • 在绝壁上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这份脱贫成绩单,令人动容!

    有一个四面被大山包围的下庄村。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毛相林拿着高音喇叭,走上山崖。下庄村仍然是县级贫困村。2019年,下庄的柑橘迎来了大丰收。不怨不哀,幸福自己找。战斗在最前线的  扶贫干部、第一书记们,致敬!

  • 【东风启中原·Vlog】上海为什么“能”?

    上海耀眼的“成绩单”令我们羡慕 而它“优+”的背后或许就蕴藏着 上海为什么“能”的答案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