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刘诗平)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内蒙古河套灌区与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0届执理会全体会议上,成功入选2019年度(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19处,成为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有2000多年的引黄灌溉历史,灌溉面积达1020万亩,是黄河多沙河流引水灌溉的典范,也是全国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
千金陂灌溉工程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抚河干流上,是一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长江中游典型的具有灌溉、水运、排涝、防洪等多方面功能的大型围区水利工程。
此次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伊朗、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美国等6个国家的17处工程。
国际灌排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是以国际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应用推广为宗旨的专业类国际组织,成员包括74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覆盖了全球95%的灌溉面积。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旨在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在已公布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全球有91处古代灌溉工程被收录,我国都江堰、灵渠等19处灌溉工程名列其中。
国际灌排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家高占义表示,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灌溉工程遗产不仅是工程效益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呈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科学与技术精神,为人们生动再现过去的历史。
业内专家指出,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并向世界展现中国灌溉历史文化,研究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及管理经验,对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这是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桑园围(2019年10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供图) 这是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龙首渠引洛古灌区(12月1日摄)。
“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拉西瓦灌溉工程地处黄河上游的拉西瓦水库大坝和李家峡水库库尾之间的黄河南岸,是青海省实施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四个子项目之一。
作为“最年轻”的世界遗产项目之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自2014年起,开始公布首批名录。2020年元旦刚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年度申报,也迎来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国内初审。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9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现场,新入选项目“江西抚州千金陂”获颁证书。工程体系及遗产构成:千金陂-中洲围灌溉工程体系主要由千金陂、中洲围灌排工程体系两大部分组成,中洲围灌排工程体系包括围堤及涵窦工程、围内灌排渠系及控制工程、调蓄湖塘等组成。
4日,国际灌排委员会公布了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我国申报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和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被收录其中。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套灌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七级灌排配套体系,造就了“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
现代服务业项目154个,总投资3155亿元,融资需求555亿元,主要包括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金融岛、河南卢森堡中心、社旗酒乡特色小镇等重大项目。水利项目12个,总投资259亿元,融资需求69亿元,主要包括前坪水库、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新乡平原新区调蓄灌溉工程等重大项目。
要通过堤防加固、河道疏浚等提高淮河下游排涝能力,防范减少洪涝灾害,回应百姓热切期盼。陈润儿强调,推进淮河治理,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系统思维方式、辩证治水理念,实施“四水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