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中秋节背后的文化心理

2019年09月11日10:33  来源:光明日报

5034

  中秋节有哪些特点?对今天的中华民族有什么纪念意义?中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点心,点心”,点到而已,并不求奢华,重在情意。对月饼进行豪华包装是不符合“点心”之原意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文章称,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也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最早来源于古代的祭月,但不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帝王春分祭月是统治者的专利,老百姓选在八月半庆祝丰收是欢乐之举,二者相辅相成日久成俗。每到八月中秋,圆圆的月亮,引起诗人们的遐想,也引起沉浸在丰收喜悦中广大劳动人民对月亮的审美,从而丰富了欢庆内容。在唐朝形成了中秋赏月、玩月的热潮,由文人影响到民间。到宋朝,把祭月和赏月二者统一,形成了在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以祭祖和团圆为内容的民俗节日,正式定名中秋节,但仍有“仲秋节”、“秋节”、“八月节”、“女儿节”等民间称谓流传至今。中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节日民俗事象不断丰富,成为了集拜月、赏月、庆丰收、求科举成名、祈婚嫁子嗣、密切社交往来、家庭成员团聚为一体的“团圆节”,在中国人民的时间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今年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七夕、重阳一起被列为保护项目,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文章关键词:民俗事象 中秋节 文化元素 点心 文化积淀 女儿节 仲秋节 八月节 望月怀远 月下独酌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网络中国节】让传统文化积厚行远

    摈弃文化粗放式的发展旧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浇灌”这片“精神原乡”,才能传承好、发展好我们的“文化家底”。舌尖上元宵的甜味,灯会上热闹的场面,化开了,就是中华文化的刻度。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