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国家文物局系统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300余批次、15万余件回归文物情况,精心遴选了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统筹调集全国12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文物参展,展览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至11月下旬。
此次展览分“革故鼎新 昔往今归”、“多措并举 殊途同归”、“协和万邦 四海归心”三个单元。圆明园兽首铜像、伯远帖、五牛图、王处直墓浮雕石刻、龙门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饰片、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这些文物不光精美,背后还都有说不尽的故事。
“圆明梦归”
以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散到聚的今昔对照为引线,折射中华民族从屈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
回归之路: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构件,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流失海外。兽首由清乾隆年间西洋画师设计,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融合东西方文化特色。兽首形态逼真,表现细腻,展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准。
图为展览中的圆明园兽首铜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我国流失文物陆续现身海外,国际拍卖企业屡屡高价渔利,国人强烈愤慨谴责,国际舆论广泛关注,文物回归面临重重障碍。中国政府始终以坚定的决心推进文物回归,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从星散到重聚,辗转走过的,正是一条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革故鼎新 昔往今归” (1949-1978)
一、前苏联、前民主德国返还《永乐大典》与义和团旗帜
二、香港抢救征集珍贵书画文物
三、香港抢救征集珍贵钱币文物
四、杨铨捐赠文物
五、侯宝璋捐赠文物
通 过 前苏联和前民主德国返还《永乐大典》与义和团团旗、从香港抢救征集珍贵文物、华人华侨捐赠文物等代表案例,展现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迅速扭转鸦片战争以来珍贵文物大量流失的局面,开启流失文物回归的序幕。
回归之路: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是我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皇家巨典和百科全书。全书共计22937卷,分装为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约8000种古代典籍,堪称辑佚之渊薮。明嘉靖年间曾摹录一套副本。《永乐大典》已知存世仅存800余卷、400余册,每一册均极为珍贵。
图为展览中的《永乐大典》。 本报记者 张雪 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国士兵曾从北京翰林院抢走3册《永乐大典》,后收藏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1955年12月11日,前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向中国返还了这3册《永乐大典》以及10面义和团旗帜。此前,1951年、1954年和1958年,前苏联分别向我国返还了前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列宁格勒大学等机构收藏的64册《永乐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专门在香港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文物小组克服艰难困苦,保护和追回了大量流失的文物。其中,又以《中秋帖》《伯远帖》的回归最为后人所乐道。
图为展览中的《中秋帖》(复制品)。 本报记者 张雪 摄
《中秋帖》《伯远帖》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统称为“三希”。清末时,中秋、伯远二帖被溥仪携出紫禁城,其后几易其手,辗转至港。1951年10月,郑振铎得悉“二希”即将询价出售的消息后,立即在徐森玉、胡惠春、徐伯郊等人的协助下,启动文物抢救工作。周总理高度重视“二希”的抢救征集,专门作出批示。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的王冶秋奉命偕同上海文管会主任徐森玉、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兼程南下谈判,最终成功购回“二希”,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结束了两件国宝长达数十年的颠沛流离。
图为展览中的《伯远帖》。 本报记者 张雪 摄
改革开放后,依靠国内立法的基础支撑和国际公约的合作框架,我国政府与相关国家逐步展开双边合作,探索形成了外交谈判、执法合作、民事诉讼等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以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人士捐赠方式回归国内。
“多措并举 殊途同归” (1978-2012)
六、叶义捐赠犀角文物
七、格林伯格捐赠颐和园铜窗
八、从英国追索三千件文物
九、庄氏捐赠书画文物
十、从美国追索王处直墓浮雕石刻
十一、龙门石窟石刻佛像回归
十二.英国返还清代大沽铁钟
十三、从日本追索北朝菩萨石立像
十四、从丹麦追索文物
十五、范季融捐赠青铜器文物
十六、从美国追索唐代石椁和壁画
十七、曹其镛捐赠漆器文物
通过从英国追索3000件文物、从美国追索王处直墓浮雕、颐和园文物回归、龙门石窟石刻佛像回归等典型案例,表现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立足双边合作,探索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有效途径。
回归之路:
1994年6月,河北省曲阳县的王处直墓遭盗掘,被盗文物几经转卖,流失海外。2000年2月,我国学者在美国偶然发现某拍卖行即将拍卖疑似王处直墓被盗浮雕武士石刻的重要线索,随即将消息传回国内。经河北省文物局研究确认,相关拍品确系王处直墓甬道处两块浮雕之一,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文物追索工作。
2000年3月,国家文物局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美国政府也对此表达了积极的合作态度。3月21日,美国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做出要求相关机构中止拍卖的决定,并下达民事没收令,授权海关部门将文物扣押没收。2001年3月,在经历一年的审判后,该法院做出返还文物的最终裁决。2001年5月26日,这块浮雕武士石刻回归中国。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通过媒体报道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无偿返还中国。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归,是我国首次成功叫停国际流失文物商业拍卖。
图为展览中的王处直墓浮雕石刻。 本报记者 张雪 摄
20世纪初,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艺术宝藏龙门石窟遭到严重的破坏与盗凿,无数精美造像流失海外。古阳洞、莲花洞、火顶洞、万佛洞、看经寺等遭到的破坏尤为严重,很多石窟的佛雕长期“身首异处”。其中,看经寺浮雕罗汉像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后,曾现身欧美拍卖会上,后被捐赠给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收藏。
2001年4月,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在充分了解浮雕罗汉像被盗的背景及其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后,决定将文物无偿返还给中国。这是我国政府首次促成国外重要文物收藏机构退藏并返还流失文物,为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追索难题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
看经寺浮雕罗汉像的回归,开启了龙门石窟被盗佛像回归的序幕。2004年至2005年,经过严密的专家论证以及龙门石窟研究院的研究确认,国家文物局抢救征集了包括古阳洞高树龛北魏释迦摩尼佛首、火顶洞观音菩萨头像在内的7件龙门石窟佛教造像,于2005年10月在龙门石窟举办流失海外龙门石窟回归庆典。
图为展览中的佛头像。 本报记者 张雪 摄
“协和万邦 四海归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
十八、皿方罍器身回归
十九、秦公墓地金饰片回归
二十、邓峪石塔塔身回归
二十一、山西闻喜西周春秋青铜器回归
二十二、从英国追索青铜虎鎣
二十三、美国两次返还文物
二十四、意大利返还文物
二十五、从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通过从法国追索秦公墓地金饰片、从英国追索圆明园青铜虎鎣、美国返还文物、意大利返还文物、从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重要案例,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与发展。
回归之路: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了一件器型硕大,雄浑庄重,做工精美的青铜方罍,因其上的铭文而被称为“皿方罍”。该罍是中国晚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代表之作。
当时中华大地灾难深重,文明不昌,器身不幸流落海外,辗转流传于数国古董商人之手,颠沛流离于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异国他乡。器盖一直留在国内私人之手,1952年收归国有,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至今。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藏家与省博物馆数度互动,双方均想以各自的方式使器物合璧,终未成功。
图为展览中的皿方罍。 本报记者 张雪 摄
2013年,皿方罍再现国际拍卖市场,并将于2014年3月正式在美国进行拍卖。为使文物不再流离海外,在国家文物局协调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湖南省派出代表团赴纽约洽谈文物回归事宜。最终在各方善意促成下,原先的拍卖计划被取消,皿方罍器身得以重回祖国怀抱。2014年6月28日,皿天全方罍身首合璧,入藏湖南省博物馆,终于走完了这条历时百年的回归之路。
图为展览中的青铜虎鎣。 本报记者 张雪 摄
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原为圆明园旧藏。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其中青铜虎鎣被英国一海军军官哈利·埃文斯掠走带回英国。
2018年3月,圆明园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发我国各界强烈反响,深深牵动着国内民众和爱国华侨华人的心弦。获知虎鎣下落后,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鎣返还。
2018年4月底,青铜虎鎣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代表团在中国驻英国使馆举办虎鎣捐赠接收仪式。2018年12月,青铜虎鎣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为展览中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本报记者 张雪 摄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为春秋时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克父所铸,包括鼎、簋、壶、甗、霝、盨等6大类共8件,品类丰富,铸造精致、保存完整,每件青铜器均有铭文,共计330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曾伯克父”器物群为目前考古发现所未见,对于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文化、曾国宗法世系以及青铜器断代与铸造工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9年3月初,国家文物局获悉,日本某拍卖行拟拍卖疑似我国流失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对青铜组器进行研究,确认其为近期湖北曾国墓葬被盗掘后非法出境的文物,并随即会同公安部门通过刑事与外交渠道共同开展追索。
3月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照会日本驻华使馆,要求日本政府依据相关国际公约规定,返还我国流失文物。同日,日本拍卖企业公开声明撤拍青铜组器。随后,中日两国政府代表共同约见拍卖企业代表,公安机关紧锣密鼓推动文物盗掘走私犯罪调查,最终促成青铜组器拍卖委托人将文物无偿上交国家。
2019年8月,国家文物局、公安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日,完成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接收工作。
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物的聚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息息相关,紧紧牵动中华儿女心弦。文物的每一次回归,都在凝聚着民心,激昂着力量,重重擂响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鼓点。
记者: 张雪
“多措并举殊途同归”,通过从英国追索3000件文物、从美国追索王处直墓浮雕武士石刻、颐和园文物回归、龙门石窟石刻佛像回归等经典案例,展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立足双边合作,探索流失文物追索返回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