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看见不一样的故宫!河南虞城44岁民警钟情故宫 6年拍摄3万张照片

2019年09月19日08:15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5034

  苏唐诗钟爱古建筑摄影

  河南商报记者郑超/文受访者供图

  因为朋友圈的一篇文章,苏唐诗“火”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在此之前,他默默花了6年时间蹲守故宫,拍出3万多张绝美照片。然而,他并不是一位专业摄影师,而是河南虞城县一位工作20多年的基层民警。

  6年去故宫40多次,拍摄3万张故宫照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名为《故宫蹲守六年,他拍下30000张绝美照片》的文章刷屏,这位摄影师,是来自河南虞城县一位44岁的民警,名叫苏唐诗。

  苏唐诗镜头中的故宫,褪去了往日的繁华,以另一种泰然自若的姿态屹立于大地。在这些惊艳的照片亮相之前,人们并不知道,苏唐诗已经用镜头对故宫默默守护了6年之久。

  带着相机,以游客的视角,苏唐诗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6年间去故宫40多次,“每次来了我就借宿在北京的朋友家里,从朋友家到故宫需要坐四趟地铁,我一般6点钟就起床出发,去晚了游客多,就拍不成了。”

  出了地铁口,苏唐诗都会买两个包子和一个鸡蛋,还要再买一杯咖啡,“我需要提神。”中午,他在故宫里的餐馆吃午饭,吃完接着拍,一直到晚上。苏唐诗外出拍照,妻子满是支持,“他拍得开心,我也跟着高兴。”

  每到冬天,为了拍故宫的雪景,苏唐诗都会密切关注北京的天气预报。最难忘的一次,是他得知北京下雪的预报后,在春运返程高峰期间,费尽力气抢到一张站票,站了5个小时去故宫,他的腿都站僵了。幸运的是小雪如约而至,他总算拍了个尽兴。

  但他从来不觉得辛苦,他说:“我想拍的故宫,是老百姓都可以看得到的故宫,是大家旅游时忽略了的故宫,我就一直拍,没想到一拍就拍了6年。”

  成长在诗书之家的基层民警,为缓解压力重拾摄影爱好

  苏唐诗出身于诗书之家,从小就被传统文化浸润着,受家人影响,自己也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但摄影始终像一个“编外”的爱好,迟迟无法“转正”。

  和普通男孩儿一样,苏唐诗有个英雄梦。高中毕业后,苏唐诗考上开封警校,其中的刑事技术课包括照相和冲洗照片,他学习得非常认真。毕业之后,他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警察,在虞城县公安局当刑警。1996年,刚参加工作不久,他就参与破获了轰动全国的“何长利大案”。

  苏唐诗还记得当何长利公捕大会召开时,他寻找角度拍摄了一张照片,分别被当时的《商丘日报》和《新华社内参》刊发。“这是我拍摄的第一张新闻照片。”苏唐诗说,干刑警需要勘查现场做记录,自己会拍照的技能也就派上了用场。

  当警察精神压力很大。2006年,为了缓解压力,苏唐诗决定重拾儿时的爱好,他攒了两个月工资买了一部数码相机,正式开启了摄影之路。

  在同事许铭君眼里,苏唐诗很有天分,但更多是勤奋。许铭君说,苏唐诗拍照都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从没耽误过工作,在市公安局绩效考核中,苏唐诗所带领的业务部门连续六年都拿了第一。

  2014年,他在网上看到一次古建筑摄影大赛,他的投稿从几百万张照片中脱颖而出,获得总赛区三等奖,继而被评为“年度古建筑摄影师”。第二年,他接着参赛,拿下了总冠军。此后,苏唐诗对古建筑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

  有了爱好的调剂,苏唐诗的精神面貌逐渐恢复起来,但长年累月的辛劳导致他腰椎病发作,甚至在2014年春节,右耳突发性失聪。他迫不得已从一线岗位上退下来。2016年,他被调任到虞城县公安局做工会主席,发展警营文化工作,工作稍微轻松一点,他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摄影。

  因为对古建筑拍摄有着独到的理解,苏唐诗把这些思考整理成文,在2017年出版了《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一书。出书之后,他想要冷却一下,沉下心选择下一个目标。苏唐诗突然意识到,故宫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自己却从没认真审视过。为此,苏唐诗跑到国家图书馆翻阅画册,钻研故宫的文献资料,他要深入地理解故宫,让照片更富有人文价值。

  三万多张绝美照片,展示着故宫的春夏秋冬,诉说着王朝的兴衰故事,令人感慨“一眼万年”。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都被照片中的生命力所打动,并为这个素未谋面的摄影师亲自作序,写寄语。

  对故宫的拍摄最早从2014年开始,那时候苏唐诗多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当明确了拍摄故宫的主题后,他便开始乐此不疲地观察故宫的每一个角落。

  拍摄故宫开销大不大?“除了路费,再有就是门票,算起来的话,去一次故宫要花个七八百块。”苏唐诗说,近些年参加比赛挣的奖金就有20多万元,完全可以负担这笔开销。为了方便拍照,他还买了故宫的年票,300块钱能去十次。

  就这样,苏唐诗用六年拍了三万多张故宫照。他从三万多张照片中筛选出148张,集结成画册《看见,不一样的故宫》。

  今年7月初,画册基本成型后,有一次苏唐诗和朋友交流时,提出了心中的遗憾:“我拍了这么久的故宫,不知道单院长怎么评价,如果有机会得到指导就好了。”朋友一听,当即给苏唐诗支招,让他邮寄一份画册到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的办公室试试。苏唐诗抱着一丝期待把画册寄去,附上了联系方式,“我不认识单院长,只能用这种莽撞的方式联系他。”

  令苏唐诗没想到的是,很快,回信来了,“单院长看过画册之后,居然还为画册写了序。”当时,苏唐诗刚下班,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只记得天快黑了,可自己却如获至宝,被兴奋激动的情绪包围着,“我高兴得不得了,我是真的没想到!高兴得晚上回家多喝了一杯酒。”

  单霁翔在《看见,不一样的故宫》的序言中写道:“我被眼前这些有关故宫的照片所打动……虽然尚未谋面,但已惺惺相惜……”

  这几天,苏唐诗的手机快被各大媒体“打爆了”,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来自河南小县城的他,好像“火”了,这是他始料不及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名”,他惊讶而又惶恐,有些无所适从。苏唐诗想要尽快恢复平静,“我就是一个平常的摄影师,接下来多多拍照,以后会更多地用我的镜头,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精髓部分,多做一些事情吧。”

文章关键词:唐诗 拍摄 河南商报 故宫博物院 成名 转正 看见,不一样的故宫 新华社内参 商丘日报 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洛阳知名词作家柳江虹发出邀请:中秋来洛阳 同叙家国情

    “今年央视中秋晚会在洛阳举办,是我们城市魅力的集中体现。”近日,在市文化馆,我市知名词作家柳江虹言语中透出自豪,“洛阳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又有充满活力、时尚的城市风貌,期待更多人借助晚会了解洛阳、来到洛阳。”柳江虹说,有如此优秀又了解洛阳的节目组,让他对这台中秋晚会充满了期待。

  • 在自家超市办“图书馆”12年,农家女从被嘲“神经病”到受邀参与“公共图书馆法”审议座谈

    “想要驱赶心灵的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阅读,把健康、积极的文化种子播种在身边这片土壤”  农家女李翠利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拼图照片:微光书苑旧物改造系列活动——孩子们利用废纸折叠负重纸飞机。

  •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零” 重庆回赠韩国釜山六倍口罩

    重庆市回赠釜山口罩,附唐诗一句。釜山市政府26日表示,曾在1月中国新冠病毒疫情严峻时,向重庆支援医疗用品,包括1万只口罩、3000副医用手套和500副护目镜。截至目前,釜山收到了中国6个省市支援的50.9744万只口罩、3802套防护服、200个体温计,这些物资将优先送往医护人员和弱势群体手中。

  • 中国人的月亮情结

    月亮,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难怪当年仁宗皇帝读了苏轼这首词,感动不已,兴奋不已,慨叹“苏轼终是爱君”……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这首唐诗在加拿大网友中火了 原因你想不到(图)

    最近,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枫桥夜泊》在加拿大网友中火了一把,还出现了多种英文翻译版本,比如:图片来源:MTL Blog网站报道截图  用毛笔蘸水在地上写书法,中国网友们可能有点见怪不怪了。

  • 【中国那些事儿】这首唐诗在加拿大网友中火了,原因是……

    最近,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枫桥夜泊》在加拿大网友中火了一把,还出现了多种英文翻译版本,比如: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大约一个月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Lionel-Groulx地铁站,一位华人老大爷趁着等车的空档,用毛笔蘸水在站台上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 “诗与远方”犹在 随唐诗游天台

    一系列承载研究的主题文化博物馆,全面展示天台山文化:唐诗之路博物馆、和合人间文化园、天台山民俗博物馆、一根藤艺术馆等十大博物馆开办。今天的天台人,挖掘唐诗资源,修复诗路古迹,融入时代元素,用诗歌文化浸润日常生活,打造了一个时尚的“唐诗元素大花园”。

  • 以大数据“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

    2017年3月,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牵头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上线。在《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之前,王兆鹏及其团队曾有一部著作引发了不小的舆论争议——《唐诗排行榜》。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