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林芝市鲁朗镇:生态立镇 端起旅游金饭碗

2019年09月20日20:42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

5034

  编者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人民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70年的岁月都留下了动人的历史印记,每座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跨越70年·国的故事”系列报道,记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记录下各地70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展现国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在生动的历史变迁中感受新中国奋进的磅礴力量。

  林海脚下的鲁朗镇。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做旅游,就是做生态经济。

  蓝天、碧水、青山、绿地是旅游发展的本钱和家底。

  从318国道翻越色季拉山,眼前,盛夏的鲁朗镇被浩瀚的林海包裹,满目郁郁葱葱,天空一碧如洗。1911年,清军军官陈渠珍的《艽野尘梦》中,鲁朗一带是“山中皆千年古树,大树十围,高数十丈,直矗霄汉,荫蔽不见天日”。如今,这块随“绿”而动的土地势头正猛,旌旗正盛。

  鲁朗镇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以“雪山林海、云涛彩霞、一岭四季、十里九景”著称。在青山绿水的滋养下,鲁朗镇的老百姓依靠生态旅游捧上了“金饭碗”,通过不断发展“生态+”旅游业,走上了今天生态立镇、旅游活镇的生态旅游经济之路,绘就了“生态美、百姓富”的鲁朗幸福画卷。

  巧打生态牌,青山成“金山”

  “40多年前,这里老百姓的收入主要靠砍树和打猎,只要有困难,就到木头上打主意,一年到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鲁朗镇扎西岗村团支部书记扎西次仁说,那会儿,有些本来茂密的原始森林没过几年就不见了。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的结果就是森林面积的锐减和生态质量的下降,随着林木的减少,鲁朗的经济也渐渐陷入困境。

  痛定思痛。当地重新审视资源,优化生态环境,让青山换“金山”。1998年,西藏自治区对林区全面实施禁伐,中央和自治区不断加大对藏东林区森林保护与建设力度;昔日以贩卖木材为生的“木头财政”开始淡出这个藏东南小镇。

  禁伐以来,鲁朗镇积极转变林区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倡导生态经济。20多年过去,靠林吃林的当地农牧民走上了生态旅游发展经济的道路。

  盛夏时分,走进位于318国道上的鲁朗镇扎西岗村,一排排两层藏式庭院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显得格外漂亮气派。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草树木,点缀着美丽的家园。

  平措家庭旅馆。柴济东 摄

  步入平措的家庭旅馆,眼前,绘有藏式花纹的墙壁和家具、做石锅鸡用的大石锅、悬挂在房梁上的藏香猪肉、小袋青稞等,都透露出浓郁的藏家氛围。

  “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在给旅客当向导的时候萌生了开家庭旅馆的想法。”出生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做过奴隶的鲁朗镇扎西岗村村民平措告诉记者。1998年当年,平措靠家庭旅馆收入就有2万多元,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平措介绍,当初县里给村里80万元贴息贷款,一户4万元,首批扶持20户发展家庭旅游业,3年内还款。“我的家庭旅馆就是靠着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不断扩大规模,床位从最初的8张增加到了53张;从年收入两三万元跃升到现在的40万元。”

  看到平措家实实在在的变化,鲁朗镇周边村民也纷纷经营起了家庭旅馆,户均收入每年10万余元。相比靠种地、放牛一年挣的几千块钱,这几乎不敢想象。数据显示,鲁朗镇8个行政村的272户农牧民,目前开起了116家家庭旅馆,去年共接待游客7.08万人次,收入803.72万元。

  “俗话说靠山吃山,过去村里人是上山伐木养家,现在我们是保护生态,只要保护好这儿的天,就有饭吃。”平措自信地说。

  鲁朗镇护林员在鲁朗林海景区进行巡山作业。刘东君 摄

  在鲁朗,生态保护的观念已经深入到农牧民心里。

  曾经的“砍伐者”也成了今日的护林员。“我们通过做好生态护林员这个工作,不仅解决了就业,还保护了环境。”扎西岗村村委会副主任尼玛次仁说,“现在我们国家给公益林补贴一亩是5元,鲁朗镇公益林管护面积是180多万亩,受益特别大。”

  如今,西藏自治区建立了完善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补偿机制,至今累计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316亿元,让全区近70万农牧民稳稳地吃上了“生态饭”。

  事实证明,靠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经济蓬勃发展,让青山绿水释放红利,才是百姓富裕的康庄大道。

文章关键词:金饭碗 林芝 生态功能区 手掌参 鲁朗林海 生态旅游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质量 立镇 生态美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飞鸟归山林,青山变金山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1.97%,享有“绿海云都”之美誉,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观鸟产业不断发展,明溪县开始组织系统化的培训,引导农户当好“鸟导”,为观鸟者提供交通、住宿、向导一条龙服务。

  • 【决胜2020】茭白田里端起“金饭碗”

    走进信阳市商城县鄢岗镇长冲村生态茭白基地,放眼望去,水汽氤氲,绿浪翻滚。目前,该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300余亩,每亩流转费200-500元,常年为贫困户提供施肥、灌溉、除草、收割等劳动就业岗位,带动附近110余户群众年户均增收5000余元。

  • 打造绿色引擎 好生态换来金饭碗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 人民论坛网评 | 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 【西部开发新脉动】返乡解乡愁!牵挂的人在身边,好日子在家门口就能实现

    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是贵阳市最小的“袖珍小镇”,却独得一份自然的“眷顾”,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达64.19%。今年43岁的贾流萍是偏坡乡最早返乡创业的一批人,奔波多年后,2019年,她带着一手好手艺回乡了。

  • 【中国梦·黄河情】八道工序净选韩城花椒 黄河岸边“金豆豆”让农民捧上“金饭碗”

    如今在韩城,花椒被亲切的称之为“金豆豆”,像张云海一样的椒农从种花椒上受益,钱包渐渐鼓了起来。张云海的四海花椒香料有限公司就在产业园内,从花椒田到产业园,从种植到加工,他深切地感受到韩城花椒的价值增长。

  • 河南开封:昔日河悬顶 如今幸福长

    黄河干流在河南省开封市境内总长88公里,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河面宽5至10公里,河道游荡多变,河床平均高出开封市区7至10米以上,被称为“地上悬河”最突出的地段之一。

  • 广东肇庆:“金饭碗”端在技术工匠手里

    除了电商公益岗位每月1550元工资,黄博红还能拿到960多元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加上电商经营收入每月有1000多元,她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一倍。肇庆正依托全市83个省级以上培训平台,开展“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广东技工·肇庆工匠”“南粤家政·肇庆管家”职业技能培训。

  • 广东肇庆:“金饭碗”端在技术工匠手里

    除了电商公益岗位每月1550元工资,黄博红还能拿到960多元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加上电商经营收入每月有1000多元,她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一倍。肇庆正依托全市83个省级以上培训平台,开展“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广东技工·肇庆工匠”“南粤家政·肇庆管家”职业技能培训。

  • 黎族土陶助力整村脱贫 “活化石”成“金饭碗”

    海南黎族传统的制陶技艺采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制陶手法,被称为制陶手工艺中的“活化石”。海南昌江将传统制陶工艺当作产业来打造,成立黎陶合作社,带动村民学习制陶手艺。古老的“活化石”被注入了新鲜血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