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脱贫攻坚地方行系列网评二十六】把嘱托落在实处,靠的是脱贫真功夫

2019年09月22日17:54  来源:中国甘肃网

5034

  在河北德胜村教乡亲算脱贫收支帐,在湖南十八洞村和大家召开座谈会,在江西神山村与当地村民一起打糍粑……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考察,最牵挂的人就是贫困群众,最牵挂的事就是脱贫攻坚。

远眺布楞沟村(王甲铸/摄)

  远眺布楞沟村(王甲铸/摄)

  时代向前,步履不停。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嘱托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清晰了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六年过去了,布楞沟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随“脱贫攻坚地方行”甘肃线下走访活动,为大家探个究竟。

  金秋时节,万物并秀。站在布楞沟村的道路两侧,红墙灰瓦的56户新农村村居气派整齐,村活动中心、村小学以及公路服务中心等新建公共设施格外醒目……中秋时节,村子周边山谷依然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再看经济账,布楞沟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底的只有1624元已经增长到6815元,并在2014年底实现整村脱贫。布楞沟村用六年时间,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都落到实处,这一巨变的背后,靠得不是花拳绣腿、表面功夫,而是扎扎实实的脱贫真功夫。

  脱贫真功夫,绿色是前提。往昔的布楞沟村,曾经是“如烟黄沙遮蔽日,生机绿木断绝地”的真实写照。“绿起来”是“富起来”的前提,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改变,就无法在这块土地上进行产业的夯基垒台、立梁架柱。六年来,布楞沟村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并种植经济林,2013年以来已累计完成造林5750亩。如今,站在由布楞沟综合服务中心广场上,看着满山翠绿,人们一定想不到,“以前这山上光秃秃的,都是黄颜色。”风沙变成风景,黄沙变成黄金,生态环境的好转,决定了脱贫攻坚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岂曰无碑,山河为证;岂曰无声,林海即名”,布楞沟村作为绿色生态的受益者,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

  脱贫真功夫,文化是抓手。钱包要鼓起来,首先要把脑袋充实起来。事实证明,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产生了代际传递的现象,究其原因,还在于思想和理念的僵化陈旧。要补齐脱贫攻坚中这块最大短板,文化是抓手。对此,布楞沟村深以为然。现在,当地“六位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盖了起来,村里有了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文化活动室。新建的村小学更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两层教学楼宽敞大气,小操场上还铺上了绿色的塑胶。让教育先入为主,让文化生根发芽,让理念推陈出新。确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宣传措施,能够切实增强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思”与“行”的辩证。布楞沟村在精神激励与实践行动的合力下,最终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

新建了56户统一规划的新农村院落,村小学更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王甲铸/摄)

  新建了56户统一规划的新农村院落,村小学更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王甲铸/摄)

  脱贫真功夫,产业是根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脱贫攻坚领域来说,产业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关键、最管用的根本措施。知易行难,要把政策、资源等精准地指向了贫困户,最重要是让贫困户在新的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落一子而满盘活。过去六年,布楞沟村多管齐下,让产业扶贫处处开花:发展养殖合作社,让致富能人带动周围群众入股;建成黑木耳种植基地,预计年产值百万元以上;以生产油馃馃为主的巾帼扶贫车间吸纳了村里妇女打工,个人月收入近两千元……以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脱贫攻坚才会看到希望与曙光。也要看到,产业脱贫并非是想当然的水到渠成,反而是要爬坡迈坎、滚石上山。越是如此,越要有一股子闯劲,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力趟出一条扶贫新路。

  把嘱托落在实处,靠的是脱贫真功夫。“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在布楞沟村,习近平总书记六年前的嘱托一步步都落到了实处,变成现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真”字当头、“干”字为先。布楞沟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到。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文章关键词:布楞沟村 总书记 村小学 贫困户 神山村 远眺 红墙 种植基地 经济林 宣传措施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你笑起来真好看】布楞沟:企业建在家门口 挣钱就在村里头(图)

    布楞沟村曾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2015年,由当地政府牵头,企业运营,村里妇女参与,布楞沟村办起了全县第一家“巾帼扶贫车间”,车间生产当地妇女都拿手的油馃馃。

  • 【你笑起来真好看】从帮人养羊到带贫致富——羊倌马大五德“变身记”(图)

    仲夏时节的布楞沟,崭新民居整齐划一,四周群山郁郁葱葱,折红二级公路上川流不息,处处一派生机盎然。位于半山腰处的一排排绿色屋顶的建筑分外显眼,这就是布楞沟村致富带头人马大五德创办的布楞沟养殖专业合作社。

  • 良“方”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心系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多次深入扶贫一线,为老百姓开出一张张医疗扶贫的良“方”。

  • 脱贫攻坚 万众一心加油干

    让我们走近扶贫一线,感受扶贫干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坚定与豪情,聆听广大群众对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信心与期待。(本报记者申智林、赵婀娜、张云河、刘新吾、戴林峰、姜晓丹、禹丽敏、程焕、周亚军、朱佩娴、付文、张志峰采访整理)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