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70年见证精彩 | 灌区建设:守护粮食安全“命脉”

2019年10月29日12:10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5034

  灌区建设

  守护粮食安全“命脉”

  本刊记者 / 张瑜洪自古以来,水利对于我国农业生产举足轻重。农谚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多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70年来,我们通过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灌溉农业之路,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70年来,我国持续开展了以发展灌溉面积为核心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亿亩增长到2018年的10.2亿亩,用约占全国耕地面积50%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经过大规模灌区建设与改造,大中型灌区发展到7800多处,依托小型泵站、机井、塘堰等发展起来的小型灌区、灌片多达2000多万处,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每一幅金色丰收画面背后,都离不开水利的重要支撑,而灌区,作为粮食生产的中流砥柱,一头连着国家粮仓,一头连着百姓生计。

  淠河总干渠(蒋常虹 摄)

  新中国成立前,水利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水利工程破败、失修,灌排能力严重不足,粮食生产能力低下,一遇大的旱涝灾害,往往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党带领全国人民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兴建了淠史杭、位山、红旗渠等一批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尤其是灌溉面积超过千万亩级的淠史杭灌区,把昔日荒岗连绵的江淮丘陵地区变成了今天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这个年产超百亿斤的大粮仓,使安徽省稳居我国粮食主产省的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粮食稳产增收?根本出路在于节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田水利工作的重点从抓新灌区建设逐渐转移到建设与管理并重、注重发挥现有工程效益上。在结合水利枢纽建设、持续推进新建大中型灌区的同时,启动实施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更是要求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战略性、根本性措施来抓。党的十八大以后,既要保粮食安全,又要保生态安全,成为灌区建设面临的新课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中,把节水优先放在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首要位置,指明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努力方向。“十三五”以来,每年新增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庄严承诺。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联合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为落实节水优先、“藏粮于地”战略提供了政策途径。

  模式创新,让每一方水产出最大效益。水利部以东北粮食主产区、西北水资源紧缺地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南方经济作物种植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探索了东北膜下滴灌和喷灌、西北膜下滴灌、华北管道输水和喷灌、南方变频泵站+管道输水灌溉等区域发展模式。

  固海三干渠长山头大渡槽合力推进,节水灌溉事业快速高效发展。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加快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大型喷灌机组在田间挥洒出道道彩虹,大田里原来只出现在“科技大棚”的膜下滴灌技术方兴未艾,农民告别了“小白龙”式的漫灌用上了IC卡......在结合灌区工程改造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也在探索中创新推进。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超过1.6亿亩,其中2018年新增改革实施面积1.1亿亩左右,改革成效日益明显。节水灌溉投入的是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收获的是农民的经济账、国家的安全账、社会的生态账。数字是最好的佐证: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0亿kg增加到2018年的6500亿kg左右,我国以约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70年来,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长325%,耕地灌溉率超过50%,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4,灌溉面积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共约3.34亿亩。与传统灌溉模式相比,高效节水灌溉亩均可减少用工2个工日,减少渠道占地5%以上。

  在近30年来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灌溉保证率提高、粮食总产量稳定增加的情况下,农业用水量一直维持在4000亿m3左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保持在3400亿m3左右,农业用水比重从2000年约69%下降到目前约62%。

  河套总干渠第四节制闸分水枢纽灌区建设驰而不息,夯实粮食安全基石;条条渠道泽润大地,农业告别“望天收”历史。金秋十月,又一年欢庆丰收的锣鼓即将擂响。在这年复一年的五谷丰登里,辉映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底气和责任担当。刊于《中国水利》2019年第19期“上善若水 奔流不息——见证新中国治水70年”专辑

  来源:中国水利杂志

文章关键词:命脉 灌区建设 节水灌溉 灌区工程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粮食短缺 粮食生产能力 十三五 膜下滴灌技术 持续增收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时政微视频丨八次考察 习近平东北振兴“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22日赴吉林考察调研。早在1986年,时任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就曾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调研。一次次考察调研、分析研判,从工业到农业,从改革到创新,习近平不断就统筹东北区域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为东北振兴谋划未来。

  • 先进装备制造抢抓机遇 “贵州制造”远销海外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商务车焊装生产线用悬挂式点焊机进行分总成件焊接。强化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是贵州推进先进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招——  培育装备制造产业科技型企业。

  • 国资委印发《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9年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向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印发《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的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结合实际贯彻落实。10. 中央企业审批未导致国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于合理持股比例的公开征集转让、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及所控股上市公司发行证券事项。

  • 撑起国民经济脊梁——从国有企业发展看中国经济变迁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题:撑起国民经济脊梁——从国有企业发展看中国经济变迁 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保证;突出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

  • “双百九条”为推进国企综合性改革“打通堵点”

    国务院国资委2日发布消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支持鼓励“双百企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就“双百企业”推进综合性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九条针对性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打通改革堵点。

  • 【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8年车辆通行总量超8000万 胶州湾大桥打通青岛交通“命脉”

    2011年9月18日,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出“全球最棒的11座桥梁”,胶州湾大桥榜上有名。“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青岛市三城联动战略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网络,扩大了青岛市城市框架。

  • 【理上网来·经济大讲堂】三大战略妙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思维导图)

    编者按: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安全,一头把握着国家命脉,一头关系着百姓的“钱袋”。金融风险防控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关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您用思维导图一图梳理。

  • 创意视频:木

    土的命脉在树。山有木兮木有枝。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众木成“林”。一直庇护着人类生存繁衍。理应是我们的本心。大自然自有回馈。勾画出未来的人间。配 音:艾 柯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工作室 媒体创意工场 出品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