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记者孙冰洁)今天(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中国的脑血管病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但脑卒中并非不可预防,今年“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口号为“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彭斌主任医师姜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卒中仍然可防可治。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常见的脑血管突发急症。数据显示,脑卒中的现患率高达1114.8/10万,发病率246.8/10万,死亡率114.8/1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卒中,每六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六秒钟就有一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
姜南表示,在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30%。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同样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颅内出血的风险。”
在他看来,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三高”的第一步,应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早期或轻度“三高”患者,可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戒烟、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效果仍不佳者,则应采用长期药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中年人,甚至青年人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原因,也早早地出现了高血压。针对这一现象,他提醒公众一定要结合个体情况尽早测量并监测血压,进行定期体检,或每隔半年测量一次血压。一旦发现高血压,就应该提高监测频率。
吸烟和饮酒是脑血管病的第二类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近2倍。被动吸烟同样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此外,过量饮酒也会大大增加脑血管病风险。
鉴于此,姜南认为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至于饮酒,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适度饮酒可以养护血管,特别是红酒,少酌有益健康。然而,他告诉记者,目前尚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预防脑血管病。2018年9月《柳叶刀》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饮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获益,反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中青年(15-49岁)男性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他认为饮酒者应尽可能少饮酒或不饮酒,没有饮酒习惯者更不要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而饮酒。
缺乏体育锻炼及超重是脑血管疾病的第三类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一个单位,缺血性卒中风险会增加6%,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更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强烈预测因子。对此,姜南建议,应增加规律的日常身体活动,无论是与工作相关的还是休闲娱乐的身体活动,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身体活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40多种慢性病都有益,其防治效果甚至可能优于药物疗效。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的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对于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小时就进行2-3分钟的身体活动,当然,体育活动应适度进行,注意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长,过犹不及。”他说。
此外,他还提到,在日常饮食中应做到少吃盐(每天不超过6g),多吃鱼、蔬菜、水果,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和低脂奶制品,丰富膳食种类,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摄入合理能量,保证规律的饮食。
突发脑卒中如何急救?
对于很多不了解脑卒中的人,及时识别卒中很关键。对于卒中的急救,我国推出了适合国人的急性卒中快速识别方法即“中风120”,即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查看2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聆”(0)听患者讲话是否口齿清晰。
如发现上述任何症状,应迅速拨打120,到医院接受专业救治。此外,由于卒中的预防是系统工程,除了优化生活习惯以外,姜南认为还要注意监测常见的疾病类危险因素:如房颤和其他心脏类疾病、颈动脉狭窄、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偏头痛等,一旦发现,尽早就医、综合评估、规范治疗。对于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药或正在接受绝经后激素治疗的女性来说,也应该定期与医生沟通,评估脑血管病的风险。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脑梗死或脑出血,从而导致的一种临床急症,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对于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药或正在接受绝经后激素治疗的女性来说,也应该定期与医生沟通,评估脑血管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