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学校师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发挥育德、正德、塑德和养德功能。
以学校师德建设育德。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操品质。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求学识要渊博,而且更要求人格要高尚。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深远影响。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既当好青少年全面成才的“学问之师”,更当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品行之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四个引路人”,才能助育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和走向成功。
以社会公德建设正德。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社会公德总体上还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也正因此,才要不断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管权。要积极发挥社会制度扶正袪邪、惩恶扬善作用,增强公民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促进大家争做一个自觉学法知法、做到懂法守法、积极用法护法的遵规守矩的公民。
以职业道德建设塑德。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又是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任何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状况,都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不仅反映着本行业的自身形象和整体素质,而且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与否有着巨大的辐射影响。为此,要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发挥职业道德塑造作用,激励公民不断坚定职业理想、塑造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以家庭美德建设养德。家庭美德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所以,要优化家庭环境,强化家风家教,引导家长科学教子、以身示范、以德育人,使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勤学以知德,又要明辨以树德,更要笃实以践德。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学校师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做到“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就一定能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开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
●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当务之急,各地各部门、各餐饮机构、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采取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教育等举措,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进一步营造勤俭节约之风。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整治浪费之风,养成节约美德,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感召力。
近日,家风主题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之等着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收获大量好评。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同样涌现出很多以家风家教为载体的感人事迹。
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与时代同行,就是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深刻反映时代巨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扎根人民之中,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文艺创作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的文风,要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度与广度,坚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的文风,还要学习他古为今用,不断赋予传统文化鲜活当代价值的创新精神。
邓铁涛在百岁生日前为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题字。邓老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我国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邓老还建议,睡前可用热水浴足,同时按摩脚底、脚趾、足踝等部位,尤其是天寒之时,可促气血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