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区空气质量报告,报告显示,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
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达标天数165天、比例为60.4%,空气重污染3天、同比减少5天;各区PM2.5浓度在34-45微克/立方米之间。
今年,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继续加大对机动车、扬尘污染等方面的发力。前三季度淘汰国三标准重型柴油货车3.37万辆;推广纯电动汽车5.8万辆,累计推广量达29.2万辆。1.99万辆重型柴油车纳入在线监控平台。在管控扬尘污染方面,印发实施了《北京市扬尘管控工作意见》,完善扬尘管控机制。1至8月,全市降尘量均值为6.9吨/平方公里·月,较2018年同期下降21.6%。在治理行业污染方面,淘汰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9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眼下,北京地区已进入秋冬季空气污染高发季节,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聚焦重点污染源治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环保共有9个约束性指标,其中空气质量和水的质量老百姓最为关注。” 2015年底,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钢铁化解过剩产能1.55亿吨,煤炭化解过剩产能8.2亿吨的目标任务,这为唐山进行大气治理提供了机遇。
从10月7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入秋以来第一次区域性PM2.5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特别是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Ⅰ类—Ⅲ类优良水体、劣Ⅴ类水体3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10月上半月,全国大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其中,1-7日,区域中北部局地可能出现臭氧或PM2.5轻度污染过程;8-11日,区域北部局地可能出现臭氧或PM2.5轻度污染过程。
据介绍,2017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设立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集中攻坚。与2016年相比,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2%,重污染天气减少了40%,公众蓝天获得感大幅提升。
“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能够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还清旧账。
近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Harvard 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题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研究者在2003年至2016年进行了8次独立调查,对来自中国城市和农村的超过3万人进行面对面访谈,以追踪中国民众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各级政府的满意度。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0年6月和1-6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6月,168个重点城市中,唐山、太原和晋城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珠海、中山和深圳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见附表7)。
(记者寇江泽)生态环境部12日通报2020年1—5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27个;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PM10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0%;臭氧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二氧化硫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4%;二氧化氮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
6月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针对近年来,我国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浓度逐年上升等问题做出回应。据了解,由于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既是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的前体物,也是PM2.5中二次组分的主要前体物。
6月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正式向社会发布。柏仇勇表示,据《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