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古色古香的村庄门楼,喜庆靓丽的大红灯笼,浪漫的紫藤花海与五彩风车长廊交相辉映……走在民权县花园乡赵洪波村,浓浓的乡村风情,每天都是过大年的味道,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村。11月11日下午,“全国融媒体商丘行”采访团来到这个紫藤花交织的民宿文化村,寻访当地乡村振兴中的特色做法。
“以前家门口的小路只有两人宽,坑坑洼洼走不了道。可以说,路不通阻塞了俺们村的致富路。”站在红砖白瓦整洁的院子门口,已经脱贫的村民李孝思回忆说,村里都是青沙地,一亩地最多种出来千把块庄稼,他家的12亩地,一年只有不到一万块钱。“再加上我和老伴都有糖尿病和冠心病,家里就这样落下了穷根。”
在李孝思看来,很多家庭的贫困都有相似之处,地不打粮,路也不通,祖祖辈辈就这样憋在穷乡僻壤中。
如何因地制宜,拔掉祖祖辈辈的穷根?花园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6年,赵洪波村依托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等优势,按照“一户一措施、一户一产业”的原则,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力求打造集乡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宜居宜游新农村。硬化了主街道,整修了小巷,村里新建了造型花墙和景观门楼、长廊、文化广场,村民们还给美化后的村塘起了个新名字——醉湖。“就是想让大家醉倒在咱们美妙的农家文化里。”
“景非常有特色,有紫藤、有风车,还有美食,马戏,非常典型的中原特色小镇。”一位来自商丘市的游客笑着对记者说。尽管并非周末,采访团前来采访当天,赵洪波村依然迎来送往不少游客。
炸串夹馍,驴肉火烧,羊肉汤、羊肉串,腌制豆糁……在村里的小吃一条街,上下两层36个摊位一字排开,观景楼上的“小吃村”招牌和鲜艳的国旗格外醒目。厨师在各自的摊位前舞勺弄杖,煎炒烹炸,现场香味四溢,热火朝天。地道的乡村名吃把当地人的淳朴和热情烹饪得活色生香。
在村里的民俗文化馆,旧式木床桌椅、犁、耧车、石磨等200多件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旧物陈列展出,成了不少人体验农家乐趣、回忆旧时光的物件。在纺花机和织布机前,“全国融媒体商丘行”采访团的不少媒体记者和编辑饶有兴味地进行了体验。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刘茜认为,像赵洪波村这样将农家寻常物件打造成文化符号的做法非常有意义,可以说是因地制宜,因特色制宜,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民权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花园乡政府的支持下,赵洪波民俗文化村作为民权县首批以“村民+旅游+文化+企业”模式打造的特色民俗村,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民权贫困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100个“好”字雕刻排列、高高的点赞塔、清波荡漾的湖面、游人如织的广场……11月11日晚,“全国融媒体看商丘”活动采访团走进商丘好人主题公园和日月湖景区,实地感受这座人文和生态相和谐的宜居城市。
100个“好”字雕刻排列、高高的点赞塔、清波荡漾的湖面、游人如织的广场……11月11日晚,“全国融媒体看商丘”活动采访团走进商丘好人主题公园和日月湖景区,实地感受这座人文和生态相和谐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