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通讯员 魏岚
继“双11”这场全民购物狂欢展现出消费的澎湃活力之后,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再次印证了我国消费“压舱石”的巨大潜力:今年前10个月,实物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服务消费增长相对更快。
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如何保障猪肉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天然气的保供形势如何?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消费新业态将快速发展
天猫“双11”当天的成交总额达2684亿元,“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超2044亿元……今年“双11”期间,5亿消费者和超过20万品牌、数百万商家和全社会的共振,形成了强劲的消费浪潮。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说,有这么多企业愿意全身心参与“双11”,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市场,看到了机会,看到了消费的力量。
“刚刚过去的‘双11’,各大电商的成交额屡创新高,可以感受到巨大的消费热潮扑面而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孟玮介绍,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从总量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显现;从区域看,乡村消费增速高于城镇消费;从渠道看,呈现线上消费明显快于线下的特点。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再加上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可以挖掘。
孟玮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潜力,要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以产业融合促进新消费。比如,重点发展服装、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化、个性化定制,以及智能手机、家电等领域的全链式智能生态服务;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健康管理、精准照护等增值服务。
同时,以线上线下融合扩大消费。加大对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文化娱乐、体育赛事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力度,积极发展共享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和“智能+”服务消费。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猪肉消费需求有保障
猪肉价格关乎民生。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孟玮认为,近期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由于猪肉及其替代品价格明显上涨,带动整体食品价格上涨。
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已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今后,将进一步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多措并举保障市场基本稳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孟玮表示,要继续加力促进生猪生产,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支持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建设,扩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范围,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多渠道增加牛羊肉、禽肉、鸡蛋生产和供应,扩大猪肉和牛羊肉等替代品进口;妥善实施冻猪肉储备投放。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冻猪肉储备,会择机向市场投放,保障猪肉消费需求。
“重点关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指导地方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孟玮说,要每天监测全国及各地猪肉价格情况,研判后期走势,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加以预防和解决,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天然气供应相对充足
当前,供暖季已经开始了。天然气的保供形势如何,价格能否保持稳定?
孟玮介绍,进入11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天然气保供日调度机制,随时掌握天然气供需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解决影响供应的问题。从近期运行情况看,用气需求增长比较平稳,天然气资源供应相对充足,供需之间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状态。
孟玮表示,供暖季期间,我国将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国内天然气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对居民用气实行“量价齐保”,即在保障供应总量的基础上,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省份基准门站价格不上浮;对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民生用气实行“保量稳价”,在保障供应量的基础上,价格根据供需关系适度调整,但上浮的幅度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不超过20%;其他市场化气量价格,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为重点保障民生价格稳定,供暖季期间,各地不再调整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6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