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闪光的初心!他把“抠”出来的“百万遗产”给了谁?

2019年12月01日18:2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94岁的老兵——季华老人今年1月去世了。按照老人的遗嘱:去世后,捐献遗体、不设灵堂、不收花圈、并且捐出全部抚恤金。而算上老人生前有据可查的捐款,这些年来,他为家乡困难群众、贫困学生累计捐款了近百万元。

  “裸捐”的老兵 干休所里最“抠门”的人

  季华老人生前是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三十干休所的离休干部。他在所里是出了名的“节俭”,节俭到“抠门”的地步。直到他去世以后,人们才知道他节俭下来的钱都去了哪里。

  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三十干休所所长 月明刚:他不怎么花钱,不买穿的,他穿的基本都是老旧的,连写个东西都是用药盒子写,不买纸。

  季华的邻居:他晚上吃稀饭就是小菜之类,很简单的。

  季华的邻居:孙女们来他一分钱都不给的。

  季华的邻居 邓德令:我来35年没看到他穿新衣服。那个军装,洗了又洗,白了又白,他背一个背包,一个挎包,那个角都磨碎了,他找个什么布再补上一块。

  这个在大家口中如此“节俭”的老人,就是季华。1947年,22岁的季华入伍后随即参加解放战争。1948年6月,在江苏泰州姜堰一带战斗时,他担任所在连队的党支部书记。

  当时战斗十分惨烈,连长负伤,副连长牺牲,脚踝已经中弹的季华带领战士奋力坚守碉堡,为部队发起总攻赢得了宝贵时间。1984年,离休后的季华老人住进了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三十干休所。

  季华老人家中的摆设都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朴素原样。几乎所有的家具都用了30多年。他的儿子说,每次提出给父亲添置东西,都会惹得老人生气。

  季华的儿子 季压西:我哥哥坚持认为应该用空调,认为应该有一个好的电冰箱,认为应该让他看能够看得清楚的电视机。我哥哥,操持这些事情很多,但是往往吃力不讨好,我父亲就不高兴,就认为花钱花多了。他连一件衣服都不让你添。

  在干休所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工作人员吕本秋说,季华老人家里唯一装修过的,只有淋浴间。

  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三十干休所工作人员 吕本秋:上面都是空空的,洗澡就冷。一开始他就说,不要不要,很好很好,没事的。但是,我们看到他洗澡冻得抖了,我们忍心吗?就不忍心,大家伙一起来劝。对花钱这块,他很固执。他这个钱,他就不给你瞎花。

  然而,还没等新的淋浴房装修好,季华老人就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而在重病期间,他郑重要求家人对他不要过度抢救,为国家节省医疗资源。

  生前捐百万 身后捐遗体

  季华老人生活得很节俭,但其实作为离休干部,他一个月的收入有一万多元。但在老人去世后,家人在清理老人遗物时发现,老人的银行存款只有2000多元。还有就是一套上世纪80年代分配的没有产权的公房,这就是老人全部的财产。

  季华老人的老伴早些年就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季老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都捐给了家乡、资助了贫困学生。别人问他省出来的钱要给谁,他只笑笑,不说话。

  季华的邻居 邓德令:你老季舍不得吃、舍不得花,干什么呢?你省给谁?他不回答,一笑了之。

  其实,季华老人节俭背后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干休所所长月明刚还记得,2017年的一天,负责照顾季华的保姆突然找来说,发现老人总是悄悄汇款给别人。

  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三十干休所所长 月明刚:你这么抠,你老往外面寄钱,这个钱寄出去到哪儿去了?会不会上当受骗?我们过去之后,他就跟我们说了,他从2015年开始,每年向靖江的斜桥中学资助学生,1万2千元钱,总共3年3万6千元。

  靖江斜桥是季华的老家,至此,所长月明刚才知道,原来季华老人一直都在默默捐资助学,甚至连自己的儿女都不告诉。老人还特别叮嘱月明刚和保姆,不要张扬这件事。直到去世前,季华老人把小儿子叫到床前,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季华的儿子 季压西:他说我回不了家乡了,我有一件事情要拜托你。我才问,我说什么事情,他说我准备一次性把钱捐走,然后我才知道,他要捐,而且已经捐了,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他捐。

  季华希望,能在临终前把自己多年来的所有积蓄全部捐给老家的学校。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季压西还清楚记得当时陪父亲取钱时的场景。

  季华的儿子 季压西:他是亲自到场,亲自一件一件办,拿了七八个存折,一个一个往外取,人家银行告诉他,连利息带本有40多万元,我们也吓了一跳,他也吓了一跳。后来他当场决定,就把这40万元统统捐掉。

  2018年底,季华老人的儿子代替父亲将40万元存款送到靖江市斜桥中学,成立了助学基金。

  季华儿子 季压西:他唯一的遗憾就是说,我捐少了,虽然我把它全捐了,但是也只有这一点。他任何时候他都说捐少了。我说你不能去跟那些大老板比,你这是拿你自己毕生积蓄来捐款的,我说这已经做得很好很好了。

  临终前,老人再次对子女交代,他去世后的抚恤金也不要留,全部捐献。

  季华儿子 季压西:交代很清楚,一定要缴纳特殊党费,如果钱还有多余的话,那就交给他的家乡,继续资助贫困生,奖励那些优秀的老师。

  季华老人去世后,他的50万元抚恤金,除了24万元用于缴纳特殊党费和帮助老家的困难群众之外,剩下的26万元都捐给了老家靖江斜桥中学作为助学基金,加上之前的捐赠,季华老人已经向学校捐助了近70万元,而这也是斜桥中学目前接受个人捐款的最大数额。目前先期收到的40万捐款,学校已经陆续发放。

  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副校长 孙继平:五年的话,我估计可以帮助到一二百个学生。确确实实给我们学生生活上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对学习也充满信心。

  一生清贫居寒舍 “精神财富”传后代

  老人去世那天,子女收到一张江苏慈善总会发出的捐赠证书,多年来默默捐款的善举开始为更多人所知晓,大家终于看到清贫背后是老爷子闪光的初心。

  日子过得清贫,但他却把所有存款,包括遗体,全都献给社会。在一些人看来很惊讶、甚至不理解,但对于季华老人的家人来说,这并不意外。

  在季华老人家里的大门上,贴着老人亲笔写的两个字——“寒舍”。

  季华的儿子 季压西:他说我就想表达当时老一辈革命家讲过的,要学会清贫,他那么多战友都牺牲在他前面了,而且甚至他所在的独立团,都已经不剩几个人了,自己还能够活在这里,活在新时代,不愁任何温饱,不愁任何医疗条件,他说这个已经比他们幸福了多少倍。

  季压西说,父亲一辈子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感到自豪。老人临终弥留之际,还嘱咐子女拿来一张白纸,将“我是党员”这句话写了两遍。

  季华的儿子 季压西:我认为他是大公无私,忘我的一个人。他顺便把我们子女也忘掉了。所以他觉得我们已经过得很好了,所以他经常引用古人的说法,那就是说,如果我自己的子女有出息的话,我给他们钱干什么?如果他们没有出息的话,我给他们钱又能干什么?

  季华老人去世后,给子女留下的东西,是两本他自己写的书。《靖东小草》和《夕阳随笔》,一本写了自己的革命成长史,另一本写了晚年读书看报的感悟。

  在书中老人写道:“我现在虽仍在看书报,看电视,练身体,关心国家大事,也写一些回忆文章,但是,细想想没有别的什么可以留给社会了。想来想去,我还是可以最后把遗体献出,留给社会利用,再就是看书报,看电视所看到的有益的东西记下来……虽绵薄之力,也可点点滴滴影响后人。”

  让“大爱”继续传递

  季老对儿子说:“如果自己的子女有出息的话,我给他们钱干什么?如果他们没有出息的话,我给他们钱又能干什么?”堪称父母金句。可毕竟说着容易做着难,全部积蓄一分没留全捐出去了,肯定有人说,这对家人来说,是不是有点不公平,甚至吝啬到不近人情呢?这要问他的子女们,子女们的选择是理解和支持,对社会的慷慨,对教育的善心,是比金钱更崇高的精神传家宝。

  我们更希望那些收到了季华老人捐款的学生和老师们,会把这份帮助当作人生的助力,带着一份厚重的期待和鼓励,继续努力完成学业、事业,到他们有所作为的一天。我们相信,他们也会向社会回馈善意,把更多美好的东西,传递给身边的人。

  (编辑 冯圆博)

文章关键词:季华 初心 寒舍 江苏省军区 裸捐 精神财富 节俭 靖东小草 夕阳随笔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闪光的初心!他把“抠”出来的“百万遗产”给了谁?

    94岁的老兵——季华老人今年1月去世了。   在干休所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工作人员吕本秋说,季华老人家里唯一装修过的,只有淋浴间。   季华老人的老伴早些年就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季老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都捐给了家乡、资助了贫困学生。

  • “抠门”老兵走了,留下“丰厚”遗产!

    财产也和他贴在门楣上的“寒舍”二字很是匹配:一张余额2000元的银行卡外加一套上世纪八十年代分配的无产权公房 “所有积蓄包括抚恤金、丧葬费,全部用作交纳特殊党费、捐给家乡学校作为季华尊教助学基金……”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