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史
就是一本“与水荒相斗”的历史
澳门多低矮丘陵
无河流湖泊
淡水资源奇缺
1955年4月
澳门第一次限制用水
随后10余年间
澳门又经历了多次停水
水情危急
澳门同胞向广东求援
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
1959年广东筹建竹仙洞水库
澳门出资
珠海出力
这是珠海竹仙洞水库(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为增强对澳门供水保障能力
珠海陆续新建了多个泵站和水库
通过管道、隧洞、明渠实现库库相连
水库
犹如城市的“水缸”
60年来
在珠海20多个水库中
竹仙洞水库始终是澳门供水的“桥头堡”
工作人员对竹仙洞水库的水质进行取样(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咸潮
对澳门供水的“大敌”
冬春时节
西江上游来水量减少
海水倒灌
咸潮上溯
2000年初
超强咸潮持续来袭
咸度一度超过10000度
远超自来水国标的250度
应对“咸潮危机”
国家首次实施
珠江千里调水计划
这是位于云南曲靖的珠江源(2018年10月24日摄) 新华社发(陆岗摄)
调度西江上游天生桥、龙滩等水库
横跨云南、贵州、广西等区域
集中放水形成大流量压制咸潮
这是位于贵州省的珠江水系南盘江水利枢纽(2009年10月29日摄)新华社发(珠江水利委员会供图)
首次调水
惊心动魄
协调工作复杂
技术要求极高
8.5亿调水量
1300公里
西江水奔腾而下
给珠澳送来2000多万立方米“救命水”。
远水解近渴
此后
枯水期千里调水成为常态
这是位于广西大化的珠江水系红水河第一湾(2018年6月6日摄)。新华社发(江海荣摄)
水资源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人口承载力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
对澳门供水
从企业行为
上升为
粤澳两地的政府间行为
20年来
不再被水束缚的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
这是珠海第四条对澳门供水管道工程通水仪式现场(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如今
澳门人口突破60万
年接待旅客近4000万
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
原珠海水务集团副总经理方晔(前)退休后被公司返聘,他时常来竹仙洞水库查看水质。(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卢烨 摄
珠海水控集团人员对竹仙洞水库的水质进行取样(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卢烨摄
如今
“水荒”早已过去
咸潮威胁历史不再
澳门98%的淡水依靠内地供应
年供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
这是澳门离岛路氹城区一角。(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在澳门居民看来
没有“一国两制”带来的保障
就没有澳门的今天。
这是对澳门供水“桥头堡”——珠海竹仙洞水库(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千里清流润濠江
盛世莲花日日新
监制:钱彤
统筹:王攀、刘大伟、周强
文字:周强
摄影:刘大伟、卢烨
视频:刘大伟、卢烨、李嘉乐
剪辑:卢烨、李嘉乐
12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的大汉塘上,千株池杉层林尽染,景美如画。 日前,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的大汉塘水库进入枯水期,艳阳高照下,杉叶愈发红艳迷人,绘就美丽冬日画卷。
近日,大批迁徙的天鹅来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怀柔水库,成为冬日里一道生态美景。近日,大批迁徙的天鹅来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怀柔水库,成为冬日里一道生态美景。近日,大批迁徙的天鹅来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怀柔水库,成为冬日里一道生态美景。
题:千岛之问——浙江千岛湖的生态和谐之道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副局长余永华说,近年来,淳安陆续淘汰化工、水泥、化肥、电镀等污染企业,整治关停采砂、网箱养殖等行业,以及高尔夫球场等违规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做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密云关闭矿山,转型发展绿色农业、乡村旅游、高端制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以上。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 宇兴评:总书记给咱们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奋,我们要按照更高的标准,保护好首都的净水。北京密云区区长 龚宗元:密云区始终秉持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老百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很好的回报,奋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 宇兴评:总书记给咱们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奋,我们要按照更高的标准,保护好首都的净水。北京密云区区长 龚宗元:密云区始终秉持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老百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很好的回报,奋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
“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司长吴奇修介绍,财政部从1998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超过972亿元,支持约6.9万座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李明传说,“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1.29亿元用于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年均投资16.26亿元。
今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淮河,视察治淮工程,察看淮河水情,详细了解淮河治理历史和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立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翻开了淮河治理历史性的崭新一页。
从提出设想到科学论证,再到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和建成运行,已经走过了百年岁月。今年汛期,受强降雨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编号洪水接连而至,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