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痛!重庆坠楼者砸死女生系失独再生女 本计划出国读书

2019年12月27日07:17  来源:大象新闻

5034

  重庆市沙坪坝区一男子跳楼自杀,砸死两名过路的高中生一事持续引发关注。今日(12月26日),记者从其中一名死者张英(化名)的亲属处了解到,她是家中失独后再要的孩子,原计划明年去俄罗斯读书。

  在这件事情中,有两个字很扎心:失独。

  被砸死的高中生她父母是失独老人,更不幸的是,这是他们第二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失独家庭都渴望新的希望

  6天前,也就是12月20日,湖南湘潭的62岁的高龄产妇谭女士(化名)剖腹产下一个5斤9两重的男婴。这次生子经历从医学上来说,这也是算是半个奇迹。谭女士夫妇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唯一的儿子在6年前因意外去世,年仅31岁。老两口感觉没了孩子,自己活着就没有了意义。幸运的是,如今62岁的谭女士夫妇又有了活着的意义,以后的生活算是有了一份新的希望。

  不是所有的失独家庭都能如此幸运

  所谓“失独家庭”只是一个民间称谓,在官方语境中,他们被称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独生子女政策出台以来,“失独家庭”便是一个随之而来的严峻社会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2002年第一次做“失独”家庭调查,当时有30多万户失独家庭;早在2010年,中国的失独家庭就已经超过了100万,而且每年都在递增。

  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岁至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这也意味每年约有7.6万个失独家庭出现。

  显然,人生变故,疾病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交通事故等诸多意外。有调查称,目前我国的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个,但具体多少,还没有官方统计数据。

  受伤心灵需抚慰

  所有“失独家庭”都渴望再次拥有自己的孩子,但人到中年的他们,多数人已很难再生养孩子。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

  “抱团取暖”,是失独家庭比较常见的自我帮扶方式。2007年,李铭兰注册成立了“连心家园”,成为武汉市唯一一个正式注册、专门帮扶失独家庭的民间公益组织。

  现在,“连心家园”成员由最初的80户发展到260多户。每个月“连心家园”都会组织大家参加跳舞、跳绳、旅游等活动。在组织帮助下,很多人重拾生活勇气,心灵也有了停靠的港湾。

  2007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

  根据这一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随后,各地制定不同的扶助实施标准。河南自2014年起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失独家庭每人每月可领680元,郑州市60岁以上的失独家庭父母,每人每月将可以领到430元增发的特别扶助金。

  对于失独家庭最关心的养老问题,他们自己提出的建议是,希望建一所只容纳失独者的养老院,“在一般的养老院,子女在过年过节会把老人领回家,我们看到,心里肯定受不了。”一位失独者这样分析他们的动因。

  对此,有专家认为,如果把这些群体集中在一起,表面看起来,这些人有共同的遭遇,比较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但事实上,彼此情绪的传染,更不利于失独者走出创伤。

  有一项“社会应该怎么救助失独者?”的网络调查,或许能给人们更多的启发。调查显示,近八成网友认为应推行政府主导的失独者家庭社会保障机制,六成网友认为应放宽对失独者的领养条件,近五成网友认为应提高对失独者的养老保险投入,近四成网友认为应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心理救助。

  不管怎样,对那些失独家庭,政府和社会更有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合力帮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安度晚年。

  (大象新闻综合新京报、潇湘晨报、大河报客户端、中国网、河南日报、郑州晚报)

文章关键词:失独 人口计生委 女生 失独家庭 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女士夫妇 化名 男婴 剖腹 客户端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