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飞驰的高铁 奔腾的梦想——写在昌赣高铁开通运营之际

2019年12月27日20:16  来源:新华社

5034

新华社记者孙楠、余贤红

26日上午,昌赣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井冈山革命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正式跨入高铁时代,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江西实现市市通动车。时间的脚步即将迈入2020年,一条振兴发展的快车道正在老区铺就。

高铁为何在这里“拐了个弯”?

铺开昌赣高铁线路运行图,一段小小的折线引人关注:高铁线自北向南从万安西站引出后,没有径直往南,而是向东延伸90度至兴国县,并由此产生全线最长的两座隧道。

高铁为何对这里格外关照?回望历史,答案不难得知。苏区时期,兴国全县23万人口中参军参战的就有8万多人,为国捐躯的5万多人。正是因为昌赣高铁的开通,曾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将军县”得以被纳入全国高铁版图。

细节彰显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苏区的老百姓们”。

昌赣高铁自北向南连接南昌、吉安、赣州,直接服务井冈山革命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从规划建设之日起便深深地打上了红色印记。

这是饮水思源的深情致敬。在新投入使用的吉安西站记者看到,取意于井冈山五指峰设计的站房,如同矗立于云海之间,格外醒目大气。再加上广场上种植的杜鹃花树等众多红色元素,让这座车站的气质与众不同。

“红色是老区的底色,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参与吉安西站建设的吉安市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鑫说,如此设计,目的就在于提醒人们时刻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好红色基因。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犹记当年,京九铁路首次开通运营之际,肖全里老人专程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井冈山站,只为看一眼盼了几十年的火车。

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曾是老区发展的真实写照。顺着赣江水道,沿着京九铁路的走向,再建一条高铁,寄托了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山再高,水再长,也挡不住筑路者的步伐。

被称为“千里赣江第一桥”的赣州赣江特大桥位于章江、贡江两江汇合口约2公里处,水流湍急,河道冲刷严重,汛期水位变化大,建造难度高。

昌九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捍东说,为确定桥面与轨道之间选用何种缓冲装置,仅开工之前的相关试验就做了30多万次循环。实际施工时,具体到每个钢箱梁的吊装、每根斜拉索的索力调节,国内知名桥梁专家都会到场研讨。

正是因为有这样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座全长2100多米、主跨300米的双塔式斜拉桥才得以顺利完工,并创造了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工程技术。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从线路反复优化到施工建设,从联调联试到安全评估,一大批铁路干部职工奋战在高铁建设一线,车务段、工务段、机务段、供电段等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昌赣高铁开通运营万无一失。

昌赣高铁的开通结束了万安县等地不通火车、不通高铁的历史,沿线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圆梦之路”,许多群众感言:“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高铁能为老区发展带来什么?

即将迈入2020年之际,高铁开进赣南,增添的不仅是一条通道,更是逐梦未来的信心。

过去的5年,是昌赣高铁蹄疾步稳加快建设的5年,也是井冈山革命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速的5年:2017年,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2018年,瑞金市脱贫摘帽;2019年,赣州市会昌、寻乌、安远等6县区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之后更需巩固脱贫成果,高铁能为老区发展带来什么呢?

在万安人郭庆全看来,高铁的商机在好山好水中,为此他计划把面积3000多亩的鲜花观光园进一步拓展规模,与乡亲们一起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

在兴国县人刘衍明看来,高铁一通,企业发展的前景更亮了。“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担心布料出问题更换不方便,只敢买进已经初步加工的半成品裁片,现在这样的担心不再有,制衣厂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从全省来看,一条以高铁为轴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的“电子信息产业带”正在形成,依托南昌、九江、吉安、赣州四地大批量承接沿海电子信息企业转移,通过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今年1月至10月,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营业收入3503.6亿元,同比增长20%。

高铁飞驰,人货畅行,老区未来机遇无限。(完)


文章关键词:飞驰的高铁 奔腾的梦想——写在昌赣高铁开通运营之际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