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频共振、相辅相成

2020年01月05日15:06  来源:央广网

5034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5日)推出:《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频共振、相辅相成》,解读专家: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周尚君。

  开篇立论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同频共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创造条件;而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改革沿着法治轨道有序推进,及时巩固、发展改革成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有问必答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这个重点。其实,不只是我们中国,西方国家也重视法治。但同为法治,我们的法治模式和西方的法治模式有很大不同,我们的法治模式有哪些优势?

  周尚君: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根本的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有力保证了中国的各项事业行稳致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安排。比较中国法治模式和西方法治模式,重要的差别就是,中国的法治模式体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这样一种体制优势、民主集中制这样的决策优势、群众路线这样一种社会优势,还会有统一战线这样一种团结优势。这就是中国法治与西方法治的最根本的一些区别。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奇迹令世界惊叹。改革与法治如何助推了奇迹的产生?为什么说“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周尚君: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有很多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改革成果通过立法,以法律形式予以规定,借助法律所具有的稳定性、规范性、权威性,为改革保驾护航;以法律先行方式,通过授权立法和法律的及时立、改、废、释,可以发挥法律的引领、推动功能,以法律促改革;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明晰合法与违法的边界,免除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说,法治是决定改革能否长期持续、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法治如何为改革保驾护航?

  周尚君: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央明确提出了“以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的发展路径。法治不是固守教条,所谓“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也是改革。

  法律是对新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合法确认和有力保障。如果完全停留在旧的体制机制框架内,用老办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用零敲碎打的方式来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改革的一些基本要求,同时反过来也不能支撑起真正的法治和法律体系的。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法治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周尚君:从国家层面而言,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从个体层面而言,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从社会层面而言,法治是要让人们过一种有序的生活方式;从精神层面而言,法治是一种文明的国家精神,呈现出国家对人类尊严的终极关怀,对良善价值的深刻洞见。

  要建成一个制度健全、职能适中、经济富裕、社会凝聚力强、国际影响力大、文化教育发达的法治强国,必然要求建成一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自主化程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具有制度创新能力的成熟理性的法治社会,这也是社会治理的目标。

  数说优势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如今,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75部,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记者陈鹏)

文章关键词:1950年 依法治国 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 法治模式 人民当家作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同频共振 决定 责编:李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善用传统政治文化精髓搞治理

    与此同时,也需要及时启动新技术主体协同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与相关规划,加速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公共治理的制度规则,有效加强监管。

  • 焦点访谈:这场高规格的表彰大会,总书记提了“三种精神”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年的劳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并从多个方面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要求。

  •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弘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

  • 中工网评:奋进新征程,用劳模精神锻造每一位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探秘:如何评选出劳模?怎样能成为劳模?

    2020年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筹委会办公室主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介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评选表彰劳动模范,1950年至今先后召开16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30000人次。

  • 治淮70年的历程和主要经验

    今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淮河,视察治淮工程,察看淮河水情,详细了解淮河治理历史和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立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翻开了淮河治理历史性的崭新一页。

  • 抗美援朝志愿军吃什么?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除了为志愿军的英勇顽强而感动外,也关心志愿军官兵吃什么。从1952年起,国内一些食品加工厂还研制生产了罐头食品,供给在朝鲜前线的志愿军食用。

  • 我军礼服的沿革丨你知道一共装备过几套吗?

    干部礼服样式:大檐帽;上衣前开襟,单排五粒金黄色铜扣,两个上挖袋;西式裤;黑皮鞋。礼服帽为大檐帽(女军官为无檐软帽):大元帅、元帅、将官为金黄色金属丝帽带,校官为黑色皮革帽带。

  • 红军军服为何是灰蓝色?陈毅“诗意”概括

    军装,是供军人穿着的制式服装,是军人身份的重要标志,是部 队形象的重要体现。此时适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红四军前委决定将这批军装的红领章上都缀上黑边,以表纪念。

  • 墨西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困,警示了什么

    从国际社会看,“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经济社会现象,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比较典型的有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菲律宾、南非等国家。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