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月25日电 题:除夕夜,他们这样出征——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出征武汉疫区见闻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
鼠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一架从古城西安飞往江城武汉的中国空军飞机平稳着陆。空军军医大学身着迷彩的医疗骨干们,背起行囊,向着武汉一路勇进,成为2020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
经中央军委批准,由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的三支医疗队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于24日晚23时44分全部抵达武汉机场。
“这次驰援武汉的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由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空军第986医院涉及呼吸、感染控制和重症医学等多个科室的骨干组成。医务人员均具有丰富的防控治疗传染性疾病经验,医生的中高职比例达70%,其中一些还执行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空军军医大学校长周先志介绍。
西京医院儿科监护室护士李君从事重症监护13年来,先后与同事成功处置多起危重病情,将一名名患病的孩子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听说医院要驰援武汉,她第一个报了名。
“第一次随军参加国家救援行动,觉得特别神圣。”出征仪式上,李君不敢看前来送行的丈夫和7岁的女儿一眼。登车那一刻,眼泪簌簌直流。原本,除夕夜值班后,她将休一个长假,计划好好陪家人过年。
“此次参与救援的医疗队,许多护理人员是技术过硬的文职和招聘人员。救援命令刚一下达,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报名,他们身上的血性和担当令人动容。”此次带队的空军军医大学副校长王生成说。
50岁的宋立强是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2003年曾赴北京小汤山医院参加抗击非典的战斗。这次救援,救治经验丰富的他将和5名同事继续坚守重症区。在随队赶往机场的路上,他一边思索救治工作,一边抽空回复亲朋好友的新年祝福短信。
宋立强接到出征命令时,是24日凌晨4点多。天亮后,同是军人的妻子李妍一直帮他收拾行囊。此次救援,因专业限制,作为唐都医院心内科主任的妻子无法与丈夫同行。
“当晚,妻子陪两位老人在家过除夕。听说我出征疫区,老人在家里有些担心,但都很支持。”临行前,宋立强给妻子李妍交代的唯一任务就是陪好老人。
熟悉宋立强的人,都很佩服他的业务能力。宋立强说:“在众志成城的抗击行动面前,疫情最终一定会被有效控制的。”
赶赴住宿点,请领医疗物资,协调对接疫情……不知不觉已是大年初一凌晨4时。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在忙碌中开始了。
2020年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筹委会办公室主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介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评选表彰劳动模范,1950年至今先后召开16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30000人次。
11月9日20时,《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央视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叶海兰是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南岸街道德星社90后青年志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月里,以医护志愿者身份主动报名支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
习近平出席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北风吹起,芦花飞舞漫天霜,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茫茫冰原,高高山岗上,到处都把他们的故事轻轻传唱…… 70年前,共和国优秀的儿女们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那场战争很惨烈,很多人流了血、丢了命。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一个值得铭记于心的日子。民族大义藏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砺初心、担使命、永奋斗的庄严洗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一个值得铭记于心的日子。民族大义藏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砺初心、担使命、永奋斗的庄严洗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武汉被按下“暂停键”。在抗疫一线拼搏奋战的,还有迟象阳、张梦瑶、董韵竹3名女博士——她们既参加核酸检测,又参与疫苗、抗体研究等科研攻关。
与爆炸相伴、与袭击相邻,在枪声中入睡、在炮声中惊醒……30年来,中国维和官兵用血肉之躯诠释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严峻的安全形势、恶劣的卫生环境,随时威胁着中国维和军人的生命安全。自1990年以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走过了30年历程。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正在持续热播,日前影片发布了《以国之名》宣传特辑。
“人民军队医务人员牢记我军宗旨,视疫情为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武昌医院率先开展病毒核酸检测…… 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丹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控制科担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