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中国网评论员
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片凭借着权威的视角、生动的细节和精良的制作,引起网友热议。它展现出中国不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显著成效,在反映中国反腐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同时,也为世界反腐事业树立了标杆。
腐败问题不仅是国家难题,也是国际难题。坚定的反腐意志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2012年12月6日,十八大闭幕仅不到一个月,新科中央候补委员、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接受调查,成为十八大后第一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在此之后,中国党政军高官,包括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等等相继落马。到2019年底,共有304名中管干部被查处。这种敢于“动刀子”割“腐肉”的行动,是中国坚定反腐意志的体现。
有效打击和遏制腐败,要有完善的反腐机制配合。在当下中国这种反腐机制表现为监察体制。监察体制的建立需要通过立法来明确监督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廉洁性。只有完备相关监察法律,才能使监察体制在反腐败工作中事半功倍。数据显示,仅2012年至2017年间,党中央就制定修订共88部中央党内法规。为了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以下简称“《监察法》”)。这一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也表明党和国家在监察公职人员和治理腐败的问题上,已经从简单的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和纪法分开理念,转向更深层次的纪法衔接模式。一张制度反腐的“网”正在完成。从专题片《国家监督》中可以看出,《监察法》的实施,有效解决了纪检监察机构在反腐过程中存在的“三不管地带”,以及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无法可依”的尴尬情形,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反腐效能。
反腐不能“一阵风”,必须吸取短期“严打”后“春风吹又生”的教训。党的十八大之后,反腐态势一直持续“不松劲儿”。统计数据显示,十八大至2014年底,被宣布查处的省部级官员有54名,2015年为34名,2016年22名,2017年18人,2018年23人,2019年20人。在高压震慑下还引发自首效应,仅党的十九大以来,就有5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成果显著,且高压反腐力度不减,呈现常态化趋势。常态化的高压反腐将压缩腐败分子的生存空间,减少腐败滋生的土壤,有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中国在反腐败斗争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中国今天迈出的反腐步伐是坚定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提到的,要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种依靠制度和法律法规保障,并且得到长期贯彻的反腐防腐政策,对于国际社会的反腐事业来说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中国经验”。(责任编辑:高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