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关于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原理,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这是其具有显著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从13个方面系统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揭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什么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讲清楚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源自何处。
源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
从根本上说,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源于理论优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关于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原理,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要坚持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党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正确分析矛盾,克服极端化、片面化,运用辩证思维,既明确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坚持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从而让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一科学理论表明,建设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要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全面把握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我们党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让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仅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在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我们党牢牢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事实表明,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科学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从而具有显著优势。
源自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这是其具有显著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在几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例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等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形成和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提供了深厚文化根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开创性地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积极推进党的领导体制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军事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的活力和效率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制度演变、制度创新,特别是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并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制度。同时,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这一新的内涵和特点,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提供了坚强保障。
源自深得人民拥护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好不好,关键要从基本国情来认识,用实践效果来检验,以人民感受来衡量。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伟大实践,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重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及时回应人民需求和关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9年接近100万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长期保持国家政治和社会大局稳定。2018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保障我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深得人民拥护,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党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因而具有显著优势。
时代在不断发展,实践在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断增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才能不断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并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坚定制度自信。
(作者为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31日 06 版)
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激发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享发展成果。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12日上午在上海市举行。在中国开放发展的战略版图上,上海一端连接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面向内陆;另一端则紧邻太平洋,沟通世界。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就多次提及推进浦东高水平开放,足见中央对其龙头、带动作用的高度重视。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动实践为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和示范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有敢闯敢试的风骨在身,有创新探索的经验支撑,一定能继续创造开发开放的新奇迹,续写改革开放开路先锋新篇章。
题:开拓新发展阶段的美好前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新阶段的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总监杨志红说,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新冠肺炎疫情依旧肆虐全球。香港特别行政区方便营商咨询委员会委员梁熙表示,在“十三五”规划之下,香港在祖国的支持下,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巩固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铮 冯芸 10月30日,省委召开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安排部署学习贯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明确提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创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新消费正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每年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是对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定调,政策导向作用十分明显,今年又逢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因而备受关注。这是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提及“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虽然两个循环的说法此前已被业内频繁谈到。
市场环境日益优化 展望下半年A股行情,专家认为,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科创投资环境日益优化等有利于股市上涨,资本市场将走向理性繁荣。
监察法第十一条、第四十五条规定,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政务处分决定。要通过精准开展政务处分,真正起到处分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促进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牢记初心使命、依法履职尽责,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